本帖最后由 myb 于 2012-9-1 22:27 编辑
我常上超市闲逛,最关注的是各类食用菌的价格,感觉这个市场开始硝烟滚滚,尤其是工厂化菇有价格大战的趋势,促销的金针菇竟然只有1.1元每袋(150克),我不认为这是好的现象,这样必然以所有食用菌工厂化企业都受损失而收场。“价格战”这个中国经济市场多年的幽灵,真的不希望在菌界重演,长此下去,很可能将给中国食用菌产业带来新的危机。
一、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价格战发生的根源
目前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的价格战,这决不是单纯的偶然现象,这是由我国当前的经济大环境所决定的,有其发生的必然性。中国的食用菌产业已经进入买方市场,以通过降价为主要特征的价格战是买方市场的必然产物。我国食用菌企业的任何行为都应该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食用菌卖方市场下,因食用菌产品供不应求,食用菌企业为达此目的,往往谋求涨价;但在买方市场下,食用菌企业之间竞争会十分激烈,提高市场占有率成为食用菌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产品降价往往是抢占市场最有效和最灵验的手段,于是众多食用菌企业不惜一次次地举起降价大旗。迫于竞争的压力,一家食用菌企业降价就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其他的食用菌企业不得不纷纷跟进,这样,食用菌行业的价格大战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我国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初始阶段,由于企业的稳定的生产,菇质的高档化导致产品还相对短缺,没有爆发价格战的条件。但近几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迅速发展,数百家企业参入进来,日产10吨以上的企业不少,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导致企业的价格战开始爆发,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目前由较暴利时代走向微利时代、合理利润分配阶段,高价获利已不合时宜,降价成为必然。受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又面临着国外食用菌企业(主要是日、韩)的挑战,一些外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凭借其高技术优势也纷纷发起价格战,整个产业的价格战就更是在所难免。
二、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价格战作用几何
我们知道:任何行业的价格战作为一种市场竞争手段,绝对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作用面,也会有消极的作用面。
作为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价格战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首先可促使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加强各方面管理,改进技术,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价格战直接表现为价格的争斗,背后则是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之间通过管理的创新、技术的提高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竞争。我们注意到,最先发动价格战的总是那些具有成本领先优势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它追求这个领域最低的总成本,力求以成本上的领先地位来取得在本领域的主导权,因此价格竞争的实质就是成本竞争。要取得价格优势就需要在生产规模、设施化程度、原材料的廉价、低成本设计、低管理费用、廉价的劳动力、一流的管理水平上孜孜以求,这必然会促使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加强管理,改进技术。其次可促进我国工厂化企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国内食用菌工厂化领域“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的问题十分严重,既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又浪费了大量资源。通过价格战的竞争,可淘汰部分不合市场需求的食用菌工厂化小企业,促使食用菌工厂化企业进行重组,形成较为合理的产业结构。再次,可推动整个食用菌产业规模的扩大。我国属发展中国家,食用菌消费者的人均支付能力并不高,若食用菌产品价格过高,就会严重阻止人们对菇的消费,若把价格降到消费者可以承受的限度之内,就可带来食用菌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把市场蛋糕做大,那么我国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与客户就可以实现共赢。如过去的蟹味菇、白玉菇等,很多家庭消费不起,严重影响了这些品种的普及,如今的价格下跌导致广泛进入平常百姓家,不仅消费者得益,这些食用菌企业也获得了发展,产业规模开始扩大。当然达到这种效果必须是没有充分发展、市场潜力大的品种,若某个品种已发展成熟,市场再难扩大,就难以达到这种效果(比如金针菇、杏鲍菇等)。
当然,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的价格战也有明显的消极作用,这主要表现为:第首先会造成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利润普遍下降,行业效益的滑坡,甚至造成大批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倒闭及全行业亏损。如2012年是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竞争进入白热化的一年,各家企业为了做大市场,普遍采用降价行为,致使某些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有些企业转产、破产甚至倒闭,退出食用菌市场,导致了“剩者为王”之说。其次,食用菌企业为弥补降价造成的损失,很容易以其它方式来降低成本,有可能会造成食用菌产品质量的下降,损害食用菌企业自身的信誉。不少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由于疲于应付价格大战,无暇顾及管理,导致创新能力下降。其三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的价格战是很低级的商战手段,而成熟的食用菌市场往往都应该保有底线。以食用菌发达国家为例,他们的企业往往都是“概不还价”,更少有在价格上肉搏的情形。与之相比,中国食用菌市场如果出现过多的价格战,势会牵动整个产业链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过强使用降价杀手锏,最终是一种自残行为,不仅自己难以脱身,反而会带来同行更加猛烈的厮杀,在一片乱战中“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其四从消费者角度看,当然希望价格越低越好。然而价格战消费者也不会真正从中获益。所有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只有保有合理的利润,才能认真做产品、做研发和做服务,一旦利润被价格战拧干,最有弹性的服务首先会丧失掉,其次是不得不降低对原材料、设备等的采购要求,食用菌产品品质日渐受到威胁;最后是食用菌企业无法再延续科技研发,而无法进行科技研发,这将是价格战推倒的最后一张也是最重要的一张牌,长远看就可能会使中国消费者再也无法获得高品质的食用菌产品。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价格战确实会让贪图便宜的食用菌消费者欣喜一阵子,如果逼过分了,不能把这种多米诺效应阻断,价格战势必会加大食用菌产业的空心化。这也正是食用菌发达国家企业很少打价格战的根本原因所在。
应该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的价格战如果演变为恶性竞争,将会极具整体破坏力。以最近的企业厮杀而言,某些企业的行为势必使其他同行进退两难:不参加,眼前的市场份额必然被挤占;参战,则势必失去长远利益。然而,在中国,消费者往往以食用菌价格的低廉为选购菇品的首选要素,有的食用菌企业显然不愿意被挤出去,被迫只能参战。与此同时,所有参战食用菌企业显然不会因此而置自己于死地,只能向各个方向挤压成本。然而,食用菌工厂化企业诸如原料成本、人力资源成本、财务成本、管理费用等等本来就被压得很低,已经退到了墙根,权衡再三,商家必然要去挤压上游供货商,搞得整个供货链上的所有食用菌工厂化企业都被卷进漩涡,也将满目疮痍。
总的来说,中国的食用菌行业,适当的价格战、良性价格战可谓利多弊少,而过度的价格战、恶性价格战则弊多利少。这种风气最终会影响到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这绝非大话。我国食用菌工厂化进程需要一步步来,逐步提高服务质量和科技含量来推进产业进步,而价格战这种过于毛躁、过于粗糙的竞争手段被当成救命稻草,势必会形成快跑中扭伤脚踝的动作,扭伤众多中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的脚,是饮鸩止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