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yb 于 2012-8-23 16:59 编辑
不论是母种、原种还是栽培种,都应该是一种纯培养。纯度指菌种的纯化(净)程度.不能混有病毒、细菌、霉菌、螨虫、线虫等。除了用肉眼观察判断外.根据染杂对象不同采用以下相应的检测方法。
1病毒检测 食用菌研究的文献中有许多关于病毒的报道,但目前尚未建立一个实用的检测方法。主要借鉴植物、动物病毒检测和酶联免疫法。具体做法:提纯待检菌种的病毒,用这种病毒免疫动物(如兔子),获得抗血清,应用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及酶联显色技术进行检测,如果样品中存在病毒,则有颜色显现。
2.细菌检测 取少量待检菌种(母种、原种或栽培种).按无菌操作接入营养肉汤培养液中,25~28℃振荡培养1~2d,观察培养液是否混浊。若培养液澄清,可初步判断为无细菌污染;若培养液混浊.可初步判断为为有细菌污染。为了进一步作出准确判断.可把培养液划线接种营养肉汤平板培养基,25-28℃恒温培养1~2d.观察是否有细菌菌落出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对比观察细菌污染母种和正常母种的形态,对比观察原种、栽培种细菌污染和正常原种、栽培种的形态。 (2)取污染和无污染的母种(原种或栽培种),分别挑一小块培养基转接到LB斜面培养基上,37度培养一天后观察。如果污染细菌,在接种块周围会长出细菌。 (3)取污染和无污染的母种(原种或栽培种),分别挑一小块培养基转接到LB液体培养基上,37度、150转/分钟振荡培养一天后观察。如果污染细菌,培养液浑浊。 LB培养基配方: 牛肉膏5克,蛋白胨10克,氯化钠5克,琼脂20—25克,水1000毫升,pH值7.2—7.4.
3、霉菌检测方法
1、菌种内部霉菌污染的检测 母种以玻璃试管为容器,一般来讲,霉菌污染用肉眼就可判断。但是由于食用菌菌丝生长很旺盛,会把霉菌掩盖,这种情况下需要分离培养观察才能确定。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料不透明,培养料内部是否有杂菌污染肉眼看不到,可把菌种挖出,肉眼观察颜色、闻气味来初步判断。 为了进一步确定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是否有霉菌污染,用接种针取少量待检菌种疑有霉菌污染部位.按无菌操作接种于PDA培养基中.25~28℃培养3~4d.出现白色以外色泽的菌落、非待检菌种的菌落或有异味者为霉菌污染物。必要时可用显微观察方法进行观察判断.霉菌一般是低等真菌.没有锁状联合。
2、棉塞上霉菌检测 菌种培养后期,由于环境中的灰尘夹带着霉菌孢子沉积在菌种的棉花塞上,若环境湿度高,这些霉菌孢子就在棉塞上萌发、生长,并在棉花塞上形成孢子,当菌种受到振动,这些孢子就会掉落到菌种上。检测方法如下: (1)对比观察两只母种棉花塞的外观。 (2)用酒精灯把露在试管口(或瓶口)外的棉花塞烧弃.用消毒过的镊子夹出剩余的棉塞.用接种针粘取棉塞底部.转入新鲜 PDA斜面培养基.25~28℃培养3~4d后观察是否长出霉菌。
四、螨虫和线虫检测 方法 首先用肉眼观察菌种,查看菌丝是否有被“蚕食”的现象。如果有,用放大镜进行观察,是否有螨虫或线虫存。若尚不能确定,用接种针挑取取少许待检菌种的菌丝于载玻片上水滴中.撕散菌丝.盖上盖玻片.用lO倍或40倍物镜观察.检查是否有螨虫或线虫存在。
最后阐述一下菌种活力检测 活力指菌种的生活适应能力和抗逆能力.反映菌种的活力,如菌丝形态、发菌程度、色素、分泌物、菌丝自溶、拮抗线、原基、脱壁等。这些指标都可用肉眼来判断。还可以通过以下试验来检查菌种的活力。 (1)取待检菌种.按无菌操作要求.用接种铲或接种耙铲弃菌种表面(或斜面)一薄层,塞回棉花塞.放于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观察其萌发出新菌丝的能力。 (2)取待检菌种.按无菌操作要求.接入下一级菌种培养基.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观察其萌发出新菌丝及吃料的能力。
该贴已经同步到 myb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