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19|回复: 0

菌种制作常见问题及其分析处理(四)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8-17 18:10:4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yb 于 2012-8-17 18:22 编辑

2、封盖不严
用聚丙烯塑料袋做容器时,经高温灭菌后比较脆,在搬运过程中,遇到一定强度的摩擦,折角处极易磨破,形成肉眼不易看到的沙眼。由此造成局部的污染。



3、接种物带杂
用于扩大繁殖的菌种本身是否是纯培养,无任何染菌,直接影响到接种后污染率的高低。如果接种物本身就已污染,扩大到新的培养基上必然出现成批量的污染,如一只污染过的母种接种扩接的4—6瓶原种全部污染,一瓶污染过的原种造成扩大的30-50瓶栽培种的污染。这种污染的特点是杂菌从菌种块上长出,污染的杂菌种类比较一致,并且出现早,接种后3-5天就可肉眼观察。


这类污染只有通过种源的质量保证才能控制,这就要求作为种源使用的母种和原种在生长过程中要跟踪检查,及时剔除污染个体,在其下一级菌种生产的接种前再行检查,盐巴质量关。
污染有两种情况,一是霉菌污染,二是细菌污染。霉菌污染比较易于鉴别,污染菌种的霉菌孢子几乎都是有色的,常见颜色有绿、灰绿、黑、黑褐、灰、灰褐、橘红等。有时霉菌污染后又被食用菌菌丝盖住,这种情况下仔细观察可以见到浅黄色的拮抗线。细菌则较难鉴别。细菌污染不像霉菌那样菌落长在表面,一看便知,而是分散在料内。有细菌污染的菌种外观不够白,甚至灰暗,菌丝纤细、较稀疏,不鲜活,常上下色泽不均一,上暗下白,打开瓶塞菇香味很淡。
不管是原种还是栽培种,在栽培阶段发现培养基上、在菌丝生长的周围或斜面上部、低部、边缘出现乳白色、淡黄色、黑色或黏稠状的薄片或圆点状的菌落,这是被杂菌污染的现象,应及时淘汰,不能用于扩繁生产,以免给日后生产造成大面积污染。


4、灭菌后接种前菌袋无菌状态的改变

本来经灭菌的种瓶(袋)已经达到了无菌状态,但由于灭菌后的冷却和接种环境达不到洁净无菌,特别是简易菌种场和自制菌种的业户,达不到流水线作业专场专用,生产设备和生产环节分散,又往往忽视场地的大环境卫生,忽视冷却场的洁净度,使本已无菌的种瓶(袋)在冷却过程中就被污染。在冷却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瓶内、袋内气压降低,冷却室如果灰尘过多,杂菌孢子基数就过大,杂菌孢子就很自然地落到了种瓶或种袋的表面而且随内外气压的动态平衡向瓶内、袋内移动,当棉塞受潮后就更容易先在棉塞上定植,或等待接种操作时碰触沉落进入瓶内或袋内。瓶(袋)外附有较多的灰尘和杂菌孢子时,成为接种操作的污染源。


5、接种操作造成的污染


接种操作造成的污染发生特点是分散出现在培养基上的表面,较接种物带菌和灭菌不彻底造成的污染发生稍晚,一般接种后7天左右。接种操作的污染源主要是接种室空气和种瓶、种袋冷却中附在表面的杂菌,有的接种操作人员自身洁净度不够,也是很重要的污染源,如违反接种操作规程,没有做到使用专用无菌的工作服,或工作服表面附有尘土和杂菌孢子,或手臂消毒不良等,都是接种操作的污染源。这些污染源的存在,都是接种操作的巨大威胁。


6、培养环境不洁及高湿


发生特点是,接种后污染率很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污染率逐渐增高。这种污染多发生在接种10天以后,甚至培养基表面都已长满菌丝后贴瓶壁处陆续出现污染菌落。这种污染多方生在湿度大、灰尘多、洁净度不够的培养室。【全文完】


该贴已经同步到 myb的微博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