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一些食用菌企业、专业合作社,都试图利用微博平台打造自己的品牌。在互联网上打造食用菌品牌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我认为利用微博平台打造食用菌品牌,是完全可以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利用微博平台可以为食用菌品牌带来消费群体怎样的品牌态度、品牌消费意愿?研究证明,微博平台上的良性互动、口碑传播等对微博使用者的品牌态度改变、消费意愿的产生等都能够产生效应。因此,要重视微博传播这种特殊的、虚拟的媒介力量。但微博在整体上救不了食用菌产品,因为微博只是手段。当大家全在微博里吆喝卖难时,一切又回到了起点。利用互联网打造食用菌品牌,与线下打造食用菌品牌没有本质区别,而且更要关注诚信,要使线上线下的沟通渠道和物流、资金渠道全部畅通才行。
打造食用菌品牌的着力点在哪里? 打造食用菌品牌的前提条件是,食用菌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必须上一定的规模,有赖于食用菌经营要素向少数人手里集中。现在这个条件越来越具备,食用菌工业化大企业都促进着品牌进程加速。食用菌品牌的建设到底有没有“特效药”?到底做成怎样才叫食用菌品牌? 在市场的立场来看,品牌不是品牌主的,品牌决定于它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打造品牌不是短期行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将一个食用菌产品和消费者建立起一种从认知到认同到忠诚的关系,是一个战略选择。作为战略,不能迷信“灵丹妙药”。 集中资源,关键点突破是好方法,一个食用菌品牌打响后,可以再考虑带动同类相关食用菌产品。
本次调研,很多食用菌产区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20多岁种菇的极其罕见,老龄菇农很难是食用菌品牌的生力军,从辩证法看问题这既是坏现象又是好现象,当农村菇业陷于萧条之时,也就是知识型菇农崛起的良机,经营权的集中,高端人才的介入也为打造食用菌品牌提供了可能。打造食用菌品牌具有非常高的战略意义,现在产区的几个市县就在争夺黑木耳品牌,现在没有品牌正在“裸奔”出售的食用菌产品品类,未来都会诞生自己的品牌产品。所以,现在正是打造食用菌品牌的关键机遇期。
目前要做一个好的食用菌品牌,需要必备好资源、好品种,好品质、好文脉之外,食用菌品牌创造的组织体系架构也很重要。 中国食用菌并非“品牌荒地”。品牌是食用菌产品与消费者及其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起源于权益的保护,起源于差异化后得到的权益保障和个性凸现。几十年来,许多菌界有识之士致力于打造食用菌品牌,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如吉林省的“华丹”“山姑娘”“蛟河黄松甸黑木耳”等,有了很多地标品牌。但是,和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菌物基础相比较,由于过去不重视,也不懂得科学创造品牌,中国的食用菌产品品牌还是不多。 (待续)
该贴已经同步到 myb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