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常常接到菇农的电话咨询,咨询比较多的是平菇菌袋长好后以何种方式出菇,笔者结合对长春市郊区几大平菇群的调查情况谈点自己的看法。
现在的平菇多采用袋栽,80-90年代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在菌丝长满袋后撕去袋口薄膜,将出菇面曝露在空气中进行出菇管理.这种开袋方法从理论上说没什么错误,因为通气可以促进菌丝分化产生原基, 两端开口出菇,确实比较方便。出菇时头潮菇产量相对较高,但培养料内失水较多,头潮菇采后培养料较干燥,以后出菇较少,总产量不高。因为原基分化需要比较大的空气湿度,空气湿度对原基分化的影响远远大于气体的影响,而菇棚内根难长时间保持理想的空气湿度.导致后期出菇困难。
如今的菇农多采用套颈圈出菇,虽然麻烦了点,但效果却不错,出的菇含水率较低,表面干净,菇的质量高,菇形较好,产量较高。虽相对保水,但也不应该忽视颈圈口的料湿度,我发现很多不乐意出菇或出菇不整齐的多是料面干涸所致,另外颈圈口底部塑料袋积水也要引起重视,长期浸水菌丝活力消退,不仅出菇困难,而且给病虫害增加了侵染机会。 我比较欣赏论坛“民”网友的打孔出菇,目前长春郊区仅有少量菇农采用,他们采用不打开袋口,而是用直径l.5厘米的锥子在菌袋两头各扎2个至3个孔出菇,此法方便,菇形好,产量也较高。
我也接到了有些网友的咨询,平菇一个月到底能出几潮菇,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取决于管理水平和内在规律,比如采收的早晚就影响转潮的时间等。但作为平菇也好,秀珍菇也好,从现蕾到采收一般需要5-7天,采收一潮后必须休养5天以上的菌丝,方利于下潮菇的生长,休养阶段切忌往料面浇大水,否则菌丝很难休养,干养菌湿出菇的道理适合任何一种食用菌,许多菇农采菇后直接就浇水,导致的后果是下潮菇难以长出,而且由于菌丝的活力弱,导致了病虫害的侵染。至于有些资料介绍的平菇一个月可以出4潮菇以上,不管采取什么技术手段,都是不可能也不科学的,因为违背了平菇的生长规律。
就平菇后期的补水问题谈点看法,一般来说,第一潮菇没必要袋内补水,二潮菇后可考虑补水,补水过多对于菌丝是一种很大的伤害,袋内菌丝容易衰弱。如果开袋出菇,料面失水特别严重,则第一潮菇采摘后补充适当水份也很有必要。补水操作的工人,责任心要很强,动作要迅速,切忌补水过多。补水必须在采摘两天以后(最好5天后)进行。补水时可适当加点营养.补水的方法和水量:补水针由颈圈上口斜向下插入,时间约3-4秒,以有少量水份溢出为准,一般少量溢出,12小时内会被菌棒吸收。
该贴已经同步到 myb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