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yb 于 2012-5-5 08:21 编辑
五一回来,到长春市几家较大型超市逛了逛,工厂化生产的金针菇价格低的可怜,几家国内较有影响的工厂化企业实质在大大价格战,靠“大战”能打出江山来吗?我在怀疑。如今的中国的食用菌企业真的是战事纷纷,烽火连连,不仅波及各个领域,而且战线越拉越长,规模越来越大,其势不可挡,甚至要拼个你死我活,看谁能把市场全部据为已有。
古人有一句话“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上战讲究的是伐谋,价格战的结果不仅给菌界带来混乱,给企业带来损失,更是挫伤了元气。也许有人说价格战是食用菌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规律。甚至价格战可以牵动消费、激活市场、实惠了消费者,使食用菌企业能顺利进入了市场,但想没想到,透过价格战我们看到更多的确是无序的竞争和恶性掠夺。 市场上一些食用菌产品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市场过度竞争,一些食用菌企业为了求生存,随意滥施一些激素类等五花八门的增产剂,降低成本,提高菇的外观和产量,最终导致质量下降。同时在竞争中恶意攻击竞争对手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当前以数量为主导的价格大战,这不仅是由于食用菌产品生产量的积累造成的,而且是由于食用菌企业极度膨胀的心态所致。许多食用菌企业不借血本自建流通渠道,以获得市场份额,岂不知流通的经营,不仅不能使食用菌企业达成有效的市场管理,反而增加了销售成本,庞大的营销网络,组织管理成了食用菌企业的难题。食用菌企业在自相残杀,到头来伤了元气,自身也难保。相比于国外他们的市场竞争主导力不是价格,而是技术的创新。我国的食用菌企业该做什么样反思呢?
技术更新,产品升级,应该成为食用菌企业保持市场优势的根本法宝。为了保持技术领先和竞争优势,有些食用菌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开始增加。使新品种、新技术的出现层出不穷。这才是市场竞争的正道。我国食用菌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增长,尤其是这几年工厂化食用菌的崛起,已经基本完成量的积累,市场上多数品种呈现出相对过剩的局面,过剩时代已经到来,但这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未来的食用菌市场营销肯定会迈人品牌竞争时代。食用菌的产品是企业生产出来的,品牌是由市场创造出来的。品牌的成功是依靠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和科学的营销策略来实现的,从某一角度上来讲未来的食用菌产品营销,不仅是质量的营销,更多的是科技营销。
今后食用菌企业的使命不是创新价格,而是创新产品。食用菌企业的资金不仅应更多地去建设自己的营销网络,更重要的是创造市场,培养品牌忠诚者。因此,只有不断地凭借先进的科技开发创造出食用菌新产品,制造食用菌市场差异化策略,采取科学系统的营销手段,才能创新食用菌市场机制,赢得食用菌市场份额。
在价格之战中,中国食用菌企业缺乏的是科技竞争,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在这个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初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崭新时期,食用菌技术进步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而食用菌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决定因素。比如在食用菌产品成熟期,市场竞争激烈到来时,如果我们能生产出品质更好的新品种,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再者,中国食用菌工厂化重复建设、产品雷同,哪个食用菌产品有了市场,就纷纷跟进,缺乏食用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在技术开发能力上的欠缺将更为明显。我们不从食用菌基础科研人手、冲出一条血路来,只能坐以待毙。从某种角度讲,如果在食用菌企业在科研领域攻下一个新的重大课题,你的产品一下子就会领先几年。
以上我说的不一定很客观,但是作为一位从业多年的菌人,谨想以此对众多食用菌企业谏言,希望我们的食用菌企业当自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全大局,共同发展,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产品!
该贴已经同步到 myb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