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易菇网得知,华中农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罗新昌教授2011年7月为易菇网题词:“办好易菇网,为菇农说话,为菇业呐喊”,我尤为欣赏的是“为菇农说话”这个观点,如果再加上“为菇农呐喊”我觉得更为完美。 到论坛来,关于菇农题材的文章我写了上百篇,这不仅因为我出身农民家庭,骨子里有农民情节,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感,一点良心的体现。但看到那些没有良心,对坑蒙拐骗之辈的无赖嘴脸,我很难压抑心中的愤怒。 从事食用菌行业多年,接触了很多很多菇农,彼此间成为知己的不在少数。众多菇农不需要别的,只要给他们一点点关怀,他们就感激不尽。在这个行业中,菇农最晓得感恩,这种感恩也最难以令人忘怀。每次我到菇农群调研,菇农们朴实、热情很让我回味无穷。 我在一篇【菇农难有话语权】文章写到:几十年来,我国的菇农地位虽然发生了诸多变化,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进步,但在未变的行业经济结构中,他们仍然是弱势群体,难以平等地分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成果,他们难以在这个行业有话语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地位的低下导致菇农弱势群体无话语权。当前中国食用菌产业正处于转型时期,隐藏着诸多动荡因素,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成就没有为广大菇农共同分享,却由菌界精英人群或者菌界强势人群来享受或首先享受。这就导致了处在弱势群体中的菇农与处在强势群体中的菌人经济地位、社会状况有所不同。表现在传媒中就是潮流为所谓菌界精英所倡导,弱势菇农群体被抛弃在视线之外。菌界强势群体掌握了话语霸权,忽视底层菇农的呼声。弱势菇农群体的话语空间排挤得越来越小。在我们这个行业,城市的食用菌科研所也好,食用菌企业也好,涉菌职能部门也好,他们成了这个行业的代言人,菇农只是社会关系、文化地位、概念体系、科学理论和权力制度等等方面的边缘体。 我们的涉菌官员和专家学者凡和菇农要求相适合,联系菇农的都将会受到菇农所欢迎;凡脱离菇农的教条主义也好、经验主义也好都会受到菇农的鄙视。有些涉菌官员与专家学者以平庸、自大和墨守成规作为工作准则 未能同菇农打成一片,甚至同菇农相对立。严重脱离菇农,那我要说他们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必然会被菇农抛弃。“求木之长必固其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源。”无数实践证明,食用菌根基在菇农、血脉在菇农、力量在菇农,涉菌官员和专家学者应该密切联系菇农,多为菇农说话!多为菇农呐喊! 中国食用菌界相当多的学者深入菇农群中,亲自给菇农传授技术,显示出为菇农说话,与菇农共命运的高尚情怀。几十年中国农村菇业现代化进程,很大程度上是由那些热心“菇农”的专家学者们,将适合农村实际的新理念、新思路,变成上层建筑的意志,来推动食用菌产业基础的变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从上个世纪开始,裘维蕃、戴芳澜、邓树群、杨新美、李茹光、黄年来等等有识之士,就从书斋和象牙塔中走出,到农村和菇农中去,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改变中国农村菇业的落后状态,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历久弥新。他们都是为菇农说话、多为菇农呐喊的典范! 近几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有了飞速的发展,食用菌总产量雄踞世界第一位,尤其是工厂化食用菌的崛起,我们的政府官员,我们的专家学者都聚焦在较为现代化的工厂化生产,对弱势的菇农群体开始漠视,甚至出现了丑化菇农的现象。使本来这在这个行业缺少话语权的菇农雪上加霜。我要说的是:中国食用菌产业现代化不仅要解决食用菌工厂化问题,而且要解决菇农的问题。扩大来说,食用菌产业现代化必须解决菇农问题。“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一个处于现代化、产业化大发展过程中的食用菌产业,基本满足众多菇农的愿望乃是整个行业稳定的坚实基础。要多关注菇农,多为菇农说话!多为菇农呐喊! 在这里,我向那些不为菇农说话的部分官员和学者问几个问题,中国的食用菌发展史是怎样的发展史?中国食用菌的现实是什么样的现实?面对这个时代弱势的菇农群体,你们究竟持什么样的态度? 我国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虽然改变了菇农的传统生产方式,但菇农会不会消失? 为菇农说话,多为菇农呐喊,这对菇农也是一种巨大的关爱和抚爱。这个问题值得关注思考一下!
该贴已经同步到 myb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