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首发】 有一句话说的好:“ 商海沉浮,惊涛有之,暗礁有之。 大浪淘尽,悲喜自知,冷暖自知”当今中国菌界,风起云涌。无数食用菌企业在长风骇浪之上弄潮。任何一家食用菌企业都希望能无坚不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傲立群雄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在惨烈的市场绞杀中,支撑任何一家食用菌企业岿然不动的最根本因素则是管理。管理的重要性在许多食用菌企业彰显,一个管理良善的食用菌企业才能发展壮大。那么,怎样成就一个管理得好的食用菌企业呢?
走进各地新华书店,甚至街道的小书摊上,各类企业管理的书籍可谓琳琅满目,管理模式也让我们眼花缭乱,余世维的讲座也让很多人痴迷,但是铁打的算盘流水的兵。任何一家食用菌企业管理的改革实质上是在企业内部进行一场全面的心理革命。可以说管理的精髓在于对员工的塑造,包括老板及员工的品格、人际关系的处理。
中国不乏大师,甚至可谓群星灿烂。梁启超、王国维、梁溯溟、章太炎等人是近代中国的大师,张岱年、陈省身、费孝通、季羡林等人则是当代公认的大师。近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取得了世界第一生产大国的地位,而恰恰是在管理领域,中国菌界就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管理大师。中国菌界迫切需要诞生属于食用菌企业自己的管理思想,需要有那么一批深谙国情的管理大师,需要他们懂得中国传统文化,有丰富的企业生产和管理经验,热爱管理工作,把管理当成自己的事业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帮助食用菌企业解决问题。
众多食用菌企业如今只能对管理大师只能仰背望之,我道建议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多读读儿童读物《弟子规》。
资料记载:《弟子规》由清康熙年间的山西秀才李毓秀所撰。作者一辈子教私塾,他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子的行为规范,写成《训蒙文》,后经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纲,教导学子如何待人处世,其文以孝悌、仁爱、勤谨、信义为核心,列举出子女或学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行为规范。
在从菌生涯中,我们的食用菌企业总会因复杂的不可抗力因素,吐故纳新地逐渐地被动或主动丢失一些品格,又重新接纳一些。然而,伴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大发展,菌人无休止的追逐名誉、金钱、权利,俨然成了食用菌企业天经地义的“必需品”,食用菌企业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似乎成为菌界的一种 “常态”。我们的菌人们逐渐偏离了最原初的天性,并渐行渐远。在食用菌企业中,管理的第一步就是重拾遗失中华民族的美好品格。以德塑造人的品格,从而学会为人处世之道,学学《弟子规》很重要。
我们的很多食用菌是为了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但实际上,影响食用菌企业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菌人们在工作中不断形成和实现心中的目标。前提都是“社会人”。但由于物欲的膨胀,大多数的食用菌企业中,往往夸大金钱的效应,而慢慢丢失做为 “社会人”的品格。《弟子规》恰好可以为食用菌企业员工补“情”,使员工成为有理性,且有人情味的“知书达理”的员工。
《弟子规》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奠定了人的情感基调——感恩、诚信、仁爱。古人云“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人立于世的根本在于父母,我们必须感恩。这样在进入食用菌企业后,才会更加勤勉工作,爱企敬业,因为食用菌企业就如同父母,给予你事业生命。其次,“事非已,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做菌人应该以信为本。我们讲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承诺所载动的是人性的重量。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交换之上,以诚信为基础的。诚信是一笔无价的财富,可塑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带动经济效益。最后,“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仁爱是食用菌企业的向心力。人和是食用菌企业制胜的法宝,而人和的支点就是仁爱。仁者无敌,没有比仁爱更能征服人心,凝聚人力了。
作为食用菌企业管理者,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呢?《弟子规》给出答案,员工和企业是相互的。你光明,企业就不会黑暗;你温暖,企业就不会淡漠。这个“你”,有管理者,有员工。《弟子规》中说道,“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在食用菌企业里,工作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服务。但是,我们却总习惯于过度关注自身的利益是否得到满足,而罔顾其他。对食用菌企业管理者而言,主其事曰“管”,治其事曰“理”。概而言之,管理者要约束、管辖得合理,且有条理。那么,食用菌企业管理者对待下属员工时,就以己之正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像我们熟知的“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示范效应。管理者的一言一行,对员工都有激励的效果。《弟子规》又说,“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好的管理者聚拢人心在于德行,员工自然信服。毕竟做食用菌企业也是一种社会责任,老板不能把员工当作挣钱的工具,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
对食用菌企业员工而言,《弟子规》中讲到“见人贤,则思齐”。经济的快速发展,因为崇尚物欲、贪婪自私,大多数人陷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浮躁和癫狂中。食用菌企业是一个团队,每一个人的行为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所谓“唇亡齿寒”,食用菌企业是员工与企业自觉形成的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每一个员工,都应该以主人翁的精神工作,把“小我”融入到食用菌企业的“大我”之中。因此,每一个员工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工作,你怎样,你所在的食用菌企业就怎样。
孟子曾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弟子规》中说道:“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作为食用菌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实力的强弱,应该一视同仁,忌讳狂妄自大,不嫌贫爱富;要知恩图报,应与人为善。
也许有人要说,食用菌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名利场,而《弟子规》强调“与宜多,取宜少”,食用菌企业把利润多给多给员工,会不会吃亏?想使食用菌企业改变,首先要从老板做起,要处理好“舍”和“得”的关系。食用菌企业的意义绝对不在于片面地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更重要的是如何满足市场的需求,为员工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当员工和社会感受到企业对其“与宜多,取宜少”之后,他们自然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企业。所以,“与宜多,取宜少”不仅不会使食用菌企业吃亏,反而会给食用菌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使食用菌企业获得员工的信赖与支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与青睐,提高食用菌企业社会的美誉度,从而将食用菌企业品牌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现代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一些食用菌企业成功了,管理者总是习惯性地把其经验作为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但实际上食用菌企业管理有规律而无固定模式。《弟子规》中总述讲“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般我们总是误解“学习”的意思,“学习”不但要有“学”更重要的是“习”。大多数时候,食用菌企业总是为学而学,而非为行而学,学以致用才能打造学习型团队。 从“坐而论道”转变为“动而论道”,需要知行合一。任何一个制度完善的食用菌企业,如果价值观缺失,是无法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
《弟子规》能对食用菌企业的团队建设有所帮助,食用菌企业制定的所有制度、考核其实都是“末”,最终还要靠人去执行,要靠人的主动性和发自内心地认真工作才行。弟子规》对食用菌企业的帮助就像是喝中药,是慢功夫,是长久的教育工作。对《弟子规》的学习能对食用菌企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弟子规》说,“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这就需要加强食用菌企业各部门间的沟通管理环节,各部门间合作问题一定要互相沟通商量,要将食用菌企业视为一个家庭,将同事视为兄弟至亲。当食用菌企业老板和管理者依循《弟子规》学习执行时,食用菌企业会慢慢地变得和睦融洽。《弟子规》强调关爱上行下效,和睦融洽,员工老板如兄似友,畅所欲言;同行之间相互学习、互补优劣,共赢太平。
任何食用菌企业的管理模式都离不开文化的铺垫,尤其是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弟子规》秉承了儒家的德育管理思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首当其冲的第一步。自觉地学习,才能修己安人,若每一个员工从身边做起,那么汇聚起来就是一股势不可当的力量。打造优秀文化创造性学习与践行的团队,使食用菌企业成为一流的企业,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我建议创造性的学习一下《弟子规》!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对于众多食用菌企业来说,这玫瑰就是《弟子规》中朴素无华的做人道理,这余香,就是食用菌企业形象的提升和企业效益的提高。众多参考文献略【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特别说明:关于《弟子规》原文请见易菇网友【举起我的小洋铲】发的帖子
http://bbs.emushroom.net/viewthread.php?tid=29808&extra=&page=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