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5.25、故事会认真听 野生化感悟深
虎掌菌在2011-5-25 8:15:23的发言: 其实,在重点地域设保护区,在草丛下投点料补充营养,通过半人工营造蘑菇圈,就可以大批采集野生的子实体了
一位退休老人的唠叨在2011-5-25 12:39:41的发言:
思路正确, 方案可行; 老梁故事, 深专细研; 虎掌才干, 与日俱增; 学习虚心, 事业有成!
虎掌菌在2011-5-29 10:47:36的发言: 其实叫半野生或仿野生也有道理,养料是人工发酵滴嘛----但这条路子值得肯定,成本低,管理粗放,我感觉大球盖菇最适合搞野生了,盖上树叶或草就能满足其湿度要求,而且原料浸水就成,连发酵都免了
一位退休老人的唠叨在2011-5-29 12:39:02的发言:
看来虎掌弟听故事是渐入佳境了,你说得有道理,尤其是对于大球盖菇的看法。 至于野生、半野生之争,说来话长,其争论的意义也不大,咱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讨论!
李永国在2011-6-2 18:09:38的发言: 梁老师,看了不少您的仿野生各种菌类,真是漂亮啊!商品化价值会很高的吧?
一位退休老人的唠叨在2011-6-2 21:51:20的发言:
野生栽培的各种菌类是漂亮,但市场现在还没有形成,产品价值高,商品价值不高啊!还需要借助名人效应,还需要商业奇才的炒作、运作啊!!
李永国在2011-6-3 16:19:24的发言:
梁老师,今天俺问了一位名人,问他野生菌怎么炒?他说名人不会炒着吃,只会喝菌汤,他还说菌汤太稀,不好运啊........看来还得知名专家来炒了比较合适一些...哈...哈.....
tigertosky在2011-6-4 10:22:40的发言: 产品价值高,市场容量小,客户分散,开发新客户困难,销售难度大。
李永国在2011-6-4 12:40:24的发言:
梁老师每天打那么多字够辛苦的了,找乐趣,辛苦也不觉得累了吧?仿野生栽培菇加旅游观光,的确是个不错方向。准备明年也试试玩,请问一下梁老师:仿野生栽培是否根据掌握当地气候时间差,挑选合适品种先在室内养好菌之后野外覆土管理吧? 一位退休老人的唠叨在2011-6-4 14:43:48的发言:
是的!室内培养菌丝体, 野外培养子实体!我称之为野生栽培,把那个仿字去掉了,因为有栽培两字就代表了人工的因素了。 出菇完全是在野外自然的环境中,因此就称之为野生栽培了。 叫法无所谓了, 主要是实质内容。
李永国在2011-6-4 17:28:55的发言:
不应该叫仿野生栽培,称之为野生栽培;梁教授纠正的好,从语法上又学一招。
一位退休老人的唠叨在2011-6-4 18:39:05的发言:
野生栽培的技术含量我的很多故事里其实都包括、包含,故事里那都是实实在在的资料啊,其实比看论文、看技术资料、技术介绍要实在的多,直观的多,但你得有一定的经历、背景才行,你得深入其间才行。 我讲故事实在是没有什么目的, 就是想总结一下人生、总结一下几十年来做过的事情,当然也包括众多朋友们的总结。 就是前几天我说的: 我讲故事自得其乐, 听众听故事感悟受益, 也给故事里追随我、合作多年的朋友们顺便总结一下历史,也在历史上留下点走过的足迹、人生的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