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用菌生产总量无疑是世界第一的。但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是食用菌企业未来持续增长的最大软肋。因此,我们菌界要强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菌界,这是众多食用菌企业发展和推动我国成为世界食用菌强国的必然选择。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我国食用菌企业自主创新目前的困境
我国食用菌产业几十年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众多食用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主要表现在:少数技术成熟食用菌企业已具备相当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以及技术运用能力和适应市场化的能力;与一些食用菌强国、地区的不断互访交流,彼此也促进了技术交流与合作,间接提高了国内食用菌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但是,我们要清醒的看到,现阶段,我国食用菌企业的自主创新还存在以下相当多的困境,导致众多食用菌企业原始创新能力依然薄弱,仍然处于技术模仿追赶和渐进创新阶段。
首先是许多食用菌企业尤其是工厂化生产的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的消化吸收能力很弱。以目前菌界热门的食用菌工厂化为例,近几年来,许多食用菌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提高本企业的技术再创新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囫囵吞枣现象,往往只重视引进、使用、模仿,而忽视消化、改造、创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食用菌企业没有技术创新的动力,只注重应用现成的国内外先进技术用以占据市场优势,重视食用菌企业的当下生存优势,忽视食用菌企业的远期发展潜力,从而不能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用菌高薪技术和先进产品。另外菌界的一些崇洋媚外心理也使食用菌企业失去了创新的动力。
其次是我国食用菌企业自主发明成果偏少。近年来食用菌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与食用菌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食用菌各领域发明专利数量少,并且发明专利的质量也差。我国目前食用菌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改进产品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上,而真正带有原创性的、含金量较高的发明专利却少之又少。相当多的食用菌企业还没有专利技术。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食用菌企业少得可怜,很多食用菌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的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商标,缺少核心技术使中国食用菌产业长期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成为国际食用菌市场上的廉价打工仔。
再次是食用菌科研人才结构不合理。科研人员占食用菌从业总人口的比例偏小。科研水平低,分布也不合理。正如我国著名食用菌专家黄毅教授所说的:“国家为发展食用菌提供不少研究和推广资金,但收效甚微。受到现行科研课题申报机制和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的缺陷,不得不热衷于容易拿到经费RNA、DNA“有水平”研究,可是和生产密切关系的菌类发育生理、不同菌类培养基质研究几近空白。所鉴定科研成果又有几项能应用到企业,产生效益的?现有工厂化生产所使用菌株来自科研单位选育的?又几篇论文在工厂栽培中起引导作用? 正由于企业缺乏基础理论研究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支撑,故大多数企业只能够停留在低水平经验式栽培上”。再加上食用菌企业的激励机制和人才政策的不完善,使有限的食用菌科研人才不能潜心从事创新性研究。导致食用菌科技人才奇缺而且创新动力严重不足。
我国食用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深层次原因
我国食用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很多的,主观上有我国特定的大背景与体制的问题,但也有许多客观条件限制与主观认识不足的问题,但主要是缺乏自主创新的菌界大氛围、动力机制和体制环境。
首先是食用菌企业普遍有短视的自主创新理念。自主创新对菌界长期靠粗放投入实现食用菌产业增长的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但我要说,不论是食用菌企业还是涉菌政府职能部门都对自主创新认识不足。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企业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必然会穷途末路。提高食用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既是食用菌企业做大做强的战略选择,也是菌界兴旺发达的时代所急迫。但在实践中,许多食用菌企业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缺乏长远战略眼光,只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对具有长远利益的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明显认识不足。许多食用菌中小企业不想创新也不敢创新,它们只想偏隅一角,守住自己的区域市场获取较短期利益,况且我国食用菌产业已进入高成本阶段,进入了合理利润分配阶段,薄弱的利润更使企业不敢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创新投入。从较强势的食用菌大企业来看,也不容乐观,他们多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庇护下套取大量的国家扶持资金,更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驱使,从而忙于市场外的东西而助长了自主创新惰性,他们跑关系、套资金的自主创新本领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其次是极其薄弱的自主创新动力。众所周知,食用菌基础研究是这个产业自主创新的基础所在,是食用菌新技术产生与转化的原动力,是自主创新实现食用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菌界既缺乏重视食用菌基础研究的传统,又缺乏对食用菌基础研究的现实体认,妄想脱离食用菌基础研究的根基去构建食用菌技术创新的高楼大厦,因而国内食用菌科研资金取向上片面重视应用研究与试验开发研究。目前我国的国内食用菌科研资金研发经费分配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研究三者比例严重失调,食用菌基础研究的薄弱导致我国食用菌企业的自主创新缺乏必要理论支撑,从而无法导源出前沿性的食用菌科技创新成果。
再次是恶劣的自主创新菌界大环境。一是缺乏制度保障。我国现有法规在保护知识产权、保障商业秘密、鼓励公平竞争等方面存在严重缺失,不能有效保护创新成果的产生和转移。菌界也概莫能外。二是涉菌政府职能缺位。他们不能从宏观上对食用菌企业的自主创新进行合理性部署和安排,无法构建完备的食用菌产业自主创新链条。
提高食用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
首先是培育整个菌界的自主创新文化氛围。食用菌企业要改变过去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生存理念;要有前瞻性眼光,要敢于面对自主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变数;要在食用菌企业中培养追求卓越、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价值观;要在企业下属员工中培养开放互助的创新理念;要提倡食用菌科研人员质疑权威大家、求异创新的探究精神。只有食用菌企业形成了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才能增强食用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是培养菌界创新人才。人才始终是自主创新的最重要资源。食用菌企业要为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激发食用菌科研人才的创造潜能。食用菌企业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重视食用菌科技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支持和鼓励食用菌科技人员参加食用菌学术会议和专题研讨; 食用菌企业还要加强科技人才梯队建设,用好较资深的食用菌高科技人才,选好技术骨干,培养有潜力的后备人才; 食用菌企业还要建立科学的人才的激励机制,使食用菌科技人才能引得进,还要留得住。
总之,我们是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而非世界食用菌生产强国,当今食用菌自主创新正处于关键阶段中,自主创新也是中国菌界所需要的是最强大的动力,也是未来中国食用菌界能否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