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首发】如今国家对现代农业的重视使食用菌产业骤然成了热门,众所周知,国内的涉菌科研部门及农业高等院校几乎每年都要从国家有关部门得到一定数量的科研经费,列为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的每年都会得到数万元的资金扶持,而且业内也早就传出诸多有关食用菌科研项目人员将此经费当成了敛财发迹的机会,这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国内食用菌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占几何?虽无从调查,但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是个不公的事实。有些食用菌大家也开诚布公的表示,食用菌科研经费成了某些课题人员的圈钱术。有些食用菌科研人员拿到课题经费后巧立名目地花钱,甚至于占为己有。
其实在2011年9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联合发布了《财政部 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该《通知》的核心内容,是要强化预算编制、严格评估评审,结余资金上交。同时,对非涉密课题预算进行公示,探索课题绩效的公示制度。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按预算核拨课题合作单位经费,并加强对外拨经费的监督管理。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合作单位不得层层转拨、变相转拨经费。财政部、科技部、相关主管部门按照《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职责分工对课题经费通过专项审计、中期财务检查、财务验收、绩效评价等多种方式实施监督检查,严肃处理各类违法违规使用经费的行为,切实维护财经法规的严肃性。但现实情况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任何通知都难以落到实处。食用菌科研经费怎么花,有其潜规则,任何正直的食用菌科研人员也会感到无奈。谁都不想做众人都醉我独醒的“异类”,否则你在这个圈里很难混。
显而易见,各所谓的有些涉菌科研部门及农业高等院校,早已经将科研项目当成了摇钱树,科研经费的作用权限毕竟掌握在食用菌界有点话语权的科研人员手中,变化花样巧立名目“套钱”,对那些菌界大人物而言可谓雕虫小技了。尽管国家主管部门年年下发严格管理的文件通知,但巧立名目、变换花样、名目繁多的借口,靠行业自律恐怕不可能遏制食用菌科研经费的大量流失。就象某菌界名家所言,早几年,中国食用菌行业科技投入不足,是制约这个行业科技创新的瓶颈。如今资金稍有点宽松了,但是有限的资金却没有用到刀刃上,成了部分食用菌科研人员的“套钱”法宝。
中国食用菌界,现在竟然连高居象牙塔里的食用菌科研人员都如此跌入金钱为上的壕沟里,这不得不令众多菌人忧心忡忡,正如我国著名食用菌专家黄毅教授所说的:“国家为发展食用菌提供不少研究和推广资金,但收效甚微。受到现行科研课题申报机制和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的缺陷,不得不热衷于容易拿到经费RNA、DNA“有水平”研究,可是和生产密切关系的菌类发育生理、不同菌类培养基质研究几近空白。所鉴定科研成果又有几项能应用到企业,产生效益的?现有工厂化生产所使用菌株来自科研单位选育的?又几篇论文在工厂栽培中起引导作用? 正由于企业缺乏基础理论研究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支撑,故大多数企业只能够停留在低水平经验式栽培上”。黄老师阐述的问题说明即使这些科研课题勉强应付交差,也难以为菌界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中国食用菌行业绝非在科研水平上尤其在国际领先的重大食用菌科研项目上有独特创新的国家,我们是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而非世界食用菌生产强国,当今菌界科技创新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科技创新也是中国菌界所需要的是最强大的动力,也是未来中国食用菌界能否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所在,但当我们菌人看到整个菌界科研经费的使用现状,尤其是在涉菌科研部门及农业高等院校趋之若鹜的以科研项目“套钱”的悲剧式现实之时,谁还会相信国家投入的食用菌科研经费能为菌界取得多大的成就呢?
大量食用菌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那我们众多菌人就有权知道那流失的、或被侵吞的科研经费到底流向何处?我们更期待知道主管食用菌科研经费立项和审批的政府部门应当采取何种更有效的措施来遏制这种损害产业发展的祸根?他们损害的经非仅仅几个食用菌科研项目,而可能是中国的食用菌科技发展水平、更可能是中国食用菌界的整个科技和经济实力的未来。
我们众多菌人呼吁政府职能部门正视现实,严厉查处那些已经发生的侵吞食用菌科研经费的菌界败类,出台更严格的食用菌科研立项审批以及监管监督,用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手段,努力营造出合理合法使用食用菌科研经费的学术环境,清除学术界害群之马,端正学风,别让食用菌科研经费成为菌界之痛!当然,那些掌握科研项目资金生杀大权的腐败政府官员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参考文献略【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