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食用菌的科研项目也好,重大开发项目也好,都需要一些食用菌专家的评审论证。在我们多数菌人看来,他们似乎掌握着项目的生杀大权,风光无限。但事实都是如此吗?
实事求是的讲,食用菌一些项目的评审也会有不少食用菌专家因囿于情面而违心签字的现象。在这个聚合了太多利益的场合里,这潭水很深,这些食用菌专家评审论证词,也很无奈,甚至只不过是走走过场,跑龙套的小角色而已。
食用菌一些项目的评审论证这潭水有多深?笔者接触了这方面的一些专家,让我约知一二。有些单位只要有这方面的关系背景,找几个写手随便写点华而不实的项目书就可以申报,再经食用菌专家的“此项目立题新颖,可操性强,技术领先,属国际国内空白,必将产生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诸如此类的评语。食用菌专家的话语权似乎果真有着神奇的作用,随便说上那么几句话,项目就会轻易到手,管她是否真实可行,即使假的也能成真的。
食用菌一些项目其实就是漫漶四溢、无往而不至的利益。可不要以为从上到下都喜欢清清正正,求真务实,那样的话,大家都没得赚,最好让项目圈里边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怀揣美玉,没事偷着乐。那样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好到了连食用菌专家都不忍说破的境地。一旦说破、说透,大煞风景不说,好容易养起来的一点人脉气也消散殆尽。
只要圈里人共同护持着项目评审这摊子“水”,把它做深、做大,最好汪洋一片,那才好水中捞月、浑水摸鱼、兴风作浪……如果一切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则这个汪洋一片的江湖,也就不成其江湖了。在项目评审这个利益江湖里面,食用菌专家的话语权尤为令人瞩目。有时候,甚至可能是一言九鼎。食用菌专家基于学养、经验、见识而表达的意见、表现出来的眼力,往往成为这个江湖中的价值尺度。也因此,在一个一切皆有价码的江湖里,这个食用菌专家鉴定意见本身,也每每沦为一种可以交易的商品。当然,这里说的“交易”在具体表现上可能比较温和,不那么直接,甚至转化为朋友、师生、乡亲之间的人情。其中确有不可为外人道的小算盘、小计较。人情是一方面,浸淫在这个江湖久了,顺情说好话几乎成了一个通例,而具有了毋庸置疑的约束力;而利益则是另一方面。
我们不妨想想看,一个食用菌项目如何能够让几位菌界大专家齐聚一堂?仅仅靠钱吗?未必。好在还有人情,一个接一个推磨般转一圈,几位食用菌大专家就齐了。将他们扭结到一起的,就是那一份“其乐也融融”的人情味。很多菌人指责这些专家为银子出卖良知,其实,在这个聚合了太多利益的江湖规则里,食用菌专家也不过跑龙套的小角色而已。表面上看,食用菌专家光鲜可人、说一不二、具有绝对的话语权,而事实上,真正的推手却是隐伏其后的掌握项目资源决定的官员及与之勾结的项目申报者。这些人上下其手,进出皆为利益;权势者左右逢源,项目就是随时可套现的支票。围绕其间的,则是造假高手、掮客、送信的、跑腿的,等等,当然,也包括那些评审的食用菌专家。就像木偶戏中的提线木偶一样,食用菌专家更多的时候只不过是一种类似于傀儡的角色。
动辄上百万、上千万的食用菌假大空项目出处在哪里?食用菌专家的不严谨评审固然是在推波助澜,但是,把板子主要打在食用菌专家头上,似乎也有欠公允。试想,如果没有那些强大的利益集团在背后操纵,几个专家能搞出什么大的项目来?食用菌专家的评审“眼力”好不好,并不完全取决于能力、知识,更取决于是否有一颗公心、以及对中国菌业发展的一份担当。而食用菌专家的沦落也佐证了这样一个悲哀的现实。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一些食用菌专家学者的思想观出了问题,他们对食用菌知识早已丧失了基本的尊重。我们菌界似乎进入了一个知识必须服从经济的年代。假如知识不能成为获利的工具,它就毫无意义。
可以这么说,国家投入的食用菌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普遍存在,部分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较差。相当多的资金打了水漂。大量的项目资金变成了惠官的资金,变成了项目套取者的房子、车子甚至票子。被随意滥用,象征性建造的菇棚也是豆腐渣工程,引进的所谓食用菌现代化机械被闲置,一切一切都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所谓的以食用菌产业带动当地老百姓致富变成了空话。对国家支持三农的政策阳奉阴违,各级官员年年高喊的借助种菇提高农民收入只是华丽的词藻。食用菌项目资金持有者,就应该用好这部分资金,把每一分钱都用到最需要处。但匪夷所想的是,我们的官员和部分食用菌专家还是总要打它的主意,雁过拔毛,变成惠官的资金,甚至成为贿官的资金。我真的不知道这些官员、这些食用菌专家还有没有一点良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