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种香菇好朋友积极响应 个人种集体种结果不同
张银锁,原五台县农科所所长,现已经退休。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们就结识,当时,他是五台县东冶良种场养猪场的场长,我在地区农业局畜牧站负责养猪项目,搞发酵饲料养猪,自然来往就多。后来,五台县畜牧站专门请我去办了发酵饲料培训班,张银锁的养猪场当时是县里养猪事业的重点,他当然要参加。这样我们就既是朋友、又是师徒关系了。
当年,吃粮食是国家供应, 农村种什么吃什么,老家父母亲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点细粮。做儿子的自然想尽点孝心,每年托好朋友张银锁用粮票兑换点大米,因为他们农场就在滹沱河畔,农场种有几百亩水稻,而且北方的大米,生长期长,一般好吃。我老家离五台农场也就是10公里,好朋友张银锁就在过年过节时, 总要表示表示,给我调剂点大米,我好孝敬父母。 对此,我是牢记在心,因此朋友关系越来越深,我们的交往也是越来越多。
1984年我在忻州洪水沟与地方科委合作,搞了生态工程基地, 我就推荐张银锁兼任了副总经理。 1990年,我在忻州创办了新泰实业公司,发展香菇种植基地,张银锁的五台良种场也入股参与。1995年,张银锁介绍,养羊有发展前途,我就交给他8000元,让他去养羊,虽然我至始至终羊毛也没有见到过,但有朋友操持,我也十分放心。
这次, 老梁又心血来潮,踌躇满志,要在忻州大力发展花香菇基地, 朋友自然积极响应,回去就动手,生产香菇菌袋。虽然,一开始有污染、有损耗,但起码是成功的,香菇菌袋最后拉到新路基地一部分,我按高价回收。 朋友也没有赔钱,而且掌握了技术,也就是起码没有收入还有收获。 后来,五台扶贫办考察了香菇项目,要在五台县大力发展,首先要搞个生产示范。张银锁自然就是他们聘请的技术人才了,而且老梁肯定也是极力推崇了。可事情,就是这蹊跷,张银锁,本来就是农科所所长,而且追随老梁搞蘑菇多年,自己刚刚成功地生产了菌袋。可在给扶贫办技术服务时,就问题频出,污染率太高,怎么也控制不住。最后,虽然不能说是全军覆没,但效果很差、效益很低,扶贫办的领导,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也非常失望,发展8个乡镇, 发展100万袋的宏伟蓝图也就再没有提起。
当时, 老梁自然也非常着急,五台虽然不是咱的嫡系家乡,但我老家村庄与五台县接壤,历史上与五台县的槐荫东冶就多有来往,这起码算是半个老乡啊!实事求是的分析,集体机制肯定有关系,我朋友的技术肯定不会保守,但是给他个人干和给集体干,肯定有所不同,起码可以说是放不开手脚,束缚了积极性啊!
好朋友张银锁,后来又租地种过双孢蘑菇,也是依靠老梁这颗大树,双孢蘑菇种的还比较成功,虽然没有变成富翁, 但也在国营农场关门、休闲之余充实了生活,丰富了人生。现在好朋友退休在家,几个儿子在部队上也是中级军官,他虽然不想自己劳苦劳累种菇了,但还是想跟随老梁出来见见世面,发挥一下余热。老梁当然铭记在心,只要有机会,还想请老朋友出山, 我们老兄弟俩也早晚有个闲侃聊天的对象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