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myb在2011-9-4 16:09:06的发言: 天鸿网友确实水平很高,本论坛少有的顶尖高手之一,说是论坛一介游民太自谦了,一个有极高价值的食用菌的转化株的获得需要包括三个基本的技术环节:外源DNA片段的成功导入;该片段在受体细胞中的稳定表达;该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的稳定遗传。但时至今日,外源DNA在受体细胞中的稳定表达还很难做到,而且克隆到的直接控制食用菌表型性状的目的基因为数非常罕见。梁老所说的百万挑一不无道理。因此,食用菌的原生质体转化育种研究任重而道远,有相当多的问题需要去探索。
毛老师这么看重,让人背心冒冷汗。我上论坛乃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于科研,我不在行,做不出那种华彩的文章;于生产我也略懂皮毛,和论坛上众多长期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菇农或朋友相比,那就如河滩卵石上黏糊的沙粒。遗传研究是育种工作的基础,就食用菌育种来说,目前的困难是(1)农艺性状的确定。目前食用菌的农艺性状的确定尚未取得大的进展,华中农大做了一些工作;(2)尽管目前在某些菇类上绘制了基因连锁图谱,但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数量基因还是质量基因,目前也还莫衷一词,造成方法学上的困惑;(3)目前的育种方法是套用植物育种方法,各种教科书乃至专著上提到的食用菌育种方法如原生质体融合,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方法是从植物作物育种学中套用过来的,是不是适合食用菌育种存在很大疑问,尽管通过这些方法已经选育出一些新的菌株或品种,这些品种是偶然获得的还是有长期积累而建立了一套技术标准而得来的不得而知,目前国内仅有王泽生老师报道了双孢菇杂交菌株2796的家系。(4)野生资源收集和群体内交配型的系统分析目前才起步。本人才学疏浅,不当之处,论坛上潜水的专家多多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