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大专家小问题场面尴尬 咱老梁重情义出面救驾 网上有朋友建议,老梁在故事会里要多穿插些技术方面的小故事。其实,在咱的附录日记里,就有不少点滴的技术方面的记载,不过,当时是随机、随手而记,没有重点、没有突出、没有整理,网友可能没有注意。为了突出技术,突出故事会里的科技含量,以后就将日记里点滴技术方面的记载,整理、放大、突出,以满足网友各方面的兴趣和需要。
1997年5月30日,我们一行10多位在完成了遵化花香菇新技术的鉴定后,受天津蓟县老板的邀请,顺路到他的香菇厂参观考察。到了现场,发现菌袋污染率高,关键问题是菌袋水分太大,接种口菌丝体生长严重缺氧,很多菌丝体因缺氧而扭结成了原基状的突起。老板请我们这些专家教授来,就是想得到指导。同行的某国内知名大专家,看到接种口菌丝的扭结突起,就说菌袋被裂殖菌污染了。此话一说,全场愕然,大家面面相觑。诸位知道,同行的都是国内有名的食用菌专家,多有实践经验,其实大家一开始就知道是什么原因,只不过,因为有大专家在场,出于尊重,只等大专家说话。
看到冷场的尴尬,我赶快出来打圆场。因为当时,也只能我来出面了。一是同行的专家教授都是我邀请来的,我都熟悉;二是,同行的只有我与这位大专家是多年的同事、朋友,非常熟悉,平时也经常开个玩笑什么的,比较随便。我赶快说,张老师你看呢?!这位张老师就是河南泌阳的张振喜教授,大袋立体花香菇技术发明人。我想他肯定知道是什么原因,而且他说出来,我那位可爱的大专家朋友也能接受,毕竟张振喜教授是来自最基层的,说他有实践经验也是顺理成章、顺水推舟的事情。
张教授,也真的不孚众望,从容解释,菌丝体在接种口附近不正常扭结,就是因为菌袋内水分太大,严重缺氧,解决的办法是赶快在有菌丝生长的地方刺孔增氧。并现场做了示范,老板连连感谢,说专家来给解决了大问题。
其实,我那位大专家朋友还是有真才实学的,不过他的强项是高等真菌的系统分类,他对于各种高等真菌的形态、生态比较熟悉。再说,香菇菌袋被裂殖菌污染,也是常见的,尤其是使用哪像陈年木段粉碎的木屑,里面就有不少裂殖菌菌丝体,裂殖菌也是一种蘑菇菌丝体,没有经验的活,从菌丝生长外表上很易造成混淆。不像被其他真菌污染,都会产生各种颜色的孢子,十分容易辨认。
诸位年轻网友,也不用好笑,其实,当时菌袋刺孔增氧还是新发明的技术,还是先进技术,一般基层菇场并不知道,哪像现在,刺孔增氧已经是菌袋培养过程中的常规工艺了。不但是香菇,而且白灵菇、杏鲍菇、平菇等都需要刺孔增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