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点55分发车,7点46分到达阳曲车站。阳曲县农业局原局长,退居二线后,受聘主持蒲丰公司的梁万忠局长来车站会面,早饭后,就直接到了黄寨村大棚区。几十个排列整齐的大棚,里面不少在种香菇,最初是浙江丽水的菇农在这里租棚种香菇,后来,本地村民看到有利可图,跟随种植。 今天,万忠带我去考察一户本地村民的菇棚,菇农40岁左右,夫妻两个,见到万忠,热情招呼老梁,看来这万忠在当局长时就有不少农民朋友。
讲到去年的生产,菇农夫妻两位喜形于色,看来心满意足,投资了6万,收入12万;今年又投资6万了,估计收入在15万左右。 大棚内已经接种了1万多袋,有的发满,有的从接种点已经形成10厘米的菌落,对今年的生产更是眉飞色舞,是啊,生产一万五千个香菇菌棒,我没有发现一个完全污染报废的。 女主人兴奋的说,和没有坏一样,只有发菌时地面一层有个别的菌棒受潮两头有污染,但调到上层,几天吹干后,杂菌就干瘪死去了,还可照样出菇。最里边的菌袋已经脱去套袋,菇农介绍,脱袋刺孔后,菌袋温度升高,为了控制大棚内温度,刺孔是分期分批的;夫妇俩个抢着介绍,这香菇菌棒很有意思,菌丝发满成熟后,不能移动,去年有些菌种菌棒,倒了一下位置,没有几天,菌棒上就出满了蘑菇,我点头称是,会意地笑笑,实践出真知啊,我再次地感慨!
原料去年是本地木屑,一个15X55菌棒,出菇1斤多, 今年是从东北来的原料,据说,一个菌棒可出2斤蘑菇,虽然价格高,一吨木屑拉过来就是800元,但算账还是合算。 我推测,木屑可能是从承德兴隆一带拉来,老乡们就说是东北了。
棚内整理的有条有理,干干净净,打孔接种套袋,大棚内搭建塑料棚接种。三个汽油桶是简易蒸汽发生器。 条件简陋,但效果奇迹。 菇农夫妻笑谈,前些时候,省内所谓专家来,说他们的生产不规范,要求建什么接种室、用什么接种箱之类的,还要求环境要消毒,真是哭笑不得。规范不规范,效果是标杆,菇农夫妇俩笑谈中透着自信。
菇农热情介绍,浙江菇农买来个手动自动拌料机,很管用, 特意带我们去看看; 菇农又说,浙江老杨家正在出菇,我们到现场,一看,部分菌棒已经出菇,开始采摘,主人抱怨菌棒摆得太密,出菇后更显拥挤,菇的生长空间太少了。 仔细观察,菌棒上密密麻麻,第一潮产量估计在0.3斤左右。虽然是第一潮,但菇型圆整,美中不足的是菇柄较长,但每斤批发价也在6元左右,供不应求,时间正是市场淡季,能卖个好价格也可理解。
浙江的菇棚进去后,一股清凉的感觉,原来用的是双层遮阳网,一个小技巧,解决了夏季菇棚的大问题,很值得深思,自然引起梁教授临场的一番感慨、感叹。
据浙江菇农介绍,品种是9319,发菌养菌需要120天,属于中温型,阳曲夏季可以出菇。看来,这原料品种很关键, 养菌期长,出菇的爆发力就强, 产量就高,菇型也好。上世纪90年代我在山西山东等地推广香菇技术,用的是本地棉籽皮、玉米芯,虽然有产量、但没有质量,看来这生物的基本属性是不能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