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发展趋势之浅见
中国杏鲍菇栽培自2003年以来,逐渐从季节性栽培逐渐向工厂化栽培转变。最早杏鲍菇规模栽培出现在广州,随后,在福建漳州得到很大发展,经过几年栽培摸索,栽培工艺逐渐成熟。杏鲍菇属于稳温性菌类,漳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风调雨顺,鱼米之乡,漳州有过十几年栽培台湾白背毛木耳规模化栽培经历,所以,也正因为如此,环境气候上适合杏鲍菇产业进行工厂化栽培。最早栽培仅有零星几家,由于其口感很好,可以和鲍鱼相媲美,甚至以假乱真地步,而且又耐储藏,货架期长,市场需求量迅速大幅度增加,曾经每500克市场价高达18元。在赚钱效应的影响下,短短几年,栽培厂家如雨后春笋冒出,发展到近百家,日生产量也从几吨,翻到几十吨,产品发到全国各地大城市。随之,价格也逐渐回落,但依然维持在500克5元左右波动。1908年以后,漳州杏鲍菇栽培技术也向全国大城市转让,2010年,巧遇国家对农业现代化支持力度加大,社会闲散资金纷纷涌入食用菌工厂化行业,想从此挖桶金。有的在城市郊区设厂潜伏占地,为今后发展房地产储备土地。现在在全国各地杏鲍菇生产企业从多,规模也不再是停留在投资额百万元水平,而是发展到数千万元,甚至一个亿。各省都有杏鲍菇大型企业,甚至在新疆也有大型企业。 栽培方式也开始从袋式栽培向瓶式栽培尝试。以往认为瓶式栽培杏鲍菇,第一次投资额过大,目前依然采用以塑料袋为栽培容器,采用漳州栽培模式和栽培技术,但由于受到生物极性的影响,商品外观上还存在着欠缺,不如瓶式栽培。这两年来物价的上涨,劳动力的缺乏,故有的企业开始选择瓶式栽培就是路线。虽然瓶式杏鲍菇栽培产量暂时和袋式栽培有所差距,但其机械化程度之高,商品外观上乘,笔者认为今后会成为发展杏鲍菇生产的主流。 纵观各地,包括日本,台湾,韩国,虽然瓶式栽培的产量和袋式栽培产量还产再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在不断从栽培材料的组成,孔隙度,含水量,蒸腾速率等诸多方面都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我想在不久的将来,从单位培养料发生的产值上测算,瓶式栽培会超过袋式栽培的,只是时间问题。 虽然国内菇价和日本,台湾、韩国相比,相差无几(笔者曾四度考察),但我国国民可支配收入只有他们的十分之一,鲜菇价格所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国内栽培者期望菇价还会上升,是不现实的,面对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员工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能够从降低生产成本费用、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产量和商品外观上寻求突破。最近无论是瓶式栽培还是袋式栽培企业都在往这方面努力。 随着生产原料成本不断上涨,劳动力的紧缺,工厂化生产的杏鲍菇已经逐渐普及,自然季节性栽培的杏鲍菇栽培由于在品质,货架期等多方面原因影响下,自然季节栽培量已经逐渐萎缩,各地杏鲍菇企业生产量多了,产品过剩,就自然产生品质竞争,量变产生质变,这是哲学理念。今后鲜菇市场将是以品质决定价格的话语权,尤其是商品外观决定于经济效益,遗憾的是很多栽培者还没有领悟到。
(本文首发《浙江食药菌》,现又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