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岁自然成长 13岁中举过关
1956年夏天,经过母亲与奶奶(祖母)的几次交锋,母亲获得了搬回到爷爷奶奶祖宅的权利,我们住在一个农家小四合院的西屋。西屋只有两间大小,里间还是由奶奶占用。对于奶奶与母亲婆媳关系的是是非非,我的童年还是有所记忆,但只是记得不合不和,常有争争吵吵,有时还要村长来评判,但究竟谁是谁非,不得而知,实际上也无人可知。
夏秋之交,我和哥哥就同时上了小学一年级,在一个班。 记忆颇深的是教我们的是一位举止怪异的老年教师,我们私下称他为猴精老师。教室是长形房间,靠墙摆着一些长条桌子,反正与现在的教室不太一样。我们兄弟二人同班,年龄也只差一岁,这就给这位举止怪异的猴精老师有了发挥的余地。我的记忆中念书认字没有发愁过,老师教的字,我哥如果没学会,猴精老师就故意让哥给我鞠个躬,让我来告诉他。
一年级期满,升二年级时,哥就留级了,对此,哥很长时间都不服气,说二娃的(我的小名,村里至今也是这样称呼我)是假称升班,是否假称我的确不知,不过假称升班的这种说法使我好久都不踏实。
在本村小学从一年级一直到五年级,每个学期,学校要张榜公布学生的名次,就是用大白纸将每个班的学生分数名次公布。最后一名名字下画一个红沟,叫坐车车的, 倒数第二名就叫拉车车的。我的名字记忆中都是在前5名左右,从来没有担心过坐车、拉车。 到六年级时,我的印象就深了,因为是毕业班,要考初中,老师是总带毕业班的梁存良老师。当时,我在班上学习好,已经崭露头角,我的作文老师经常讲评,记得最深的一次,就是我用了一个否则,来转换语气,存良老师特意在黑板上写了大大的否则二字。
1962年夏季,我们班有50多人,最后有28人到河边中学参加了初中考试,记得作文题是:在升学考试的路上,考试题是全省统一出。我作文大概内容就是沿途看到农业丰收景象,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考上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考不上,就回村参加农业生产第一线.....。 最后的结尾,我记得非常清楚:睡梦中进行着明天的考试。
8月份的一天,我终于接到了录取通知书,我们村录取了8位同学。9月初,五叔背着行李步行送我到离家10公里外的河边中学念书,大统房间,大通铺,上面铺着稻草。五叔安顿下我的行李后,到外面买回个西瓜,我们一块吃了,他就走着回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