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我们菌界中,有些同仁一提日本、欧美等食用菌发达国家的生产模式都很仰慕,其实细心观摩,这些国家多数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能耗、高产出”,“设施高档化”,“生产作业高度机械化”,“经营主体单一化、集中化”的技术路线。我们不否认国外的这些模式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但这些国家国土面积有限,条件相对简单,现有一两种生产模式就已经满足要求,不需要也不可能搞多种模式。它们的模式是根据它们的国情、它们的条件,是在它们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日本的食用菌生产中,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机器人替代化是日本的主要研究领域。日本的食用菌生产技术已经标准化,规范化,且分工细化,风险小,完全摆脱了外界影响。在日本市场和老百姓心目中,食用菌的地位高(普遍超过牛肉的价格),且品质安全控制、市场规范非常成熟健全,日本消费群体属质量消费型,优质优价很明显。只要质量提高,价格可以大幅度提高。
相对于日本国家,我国的国情与之截然不同,我们国家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差异很大,我们如果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不因地制宜的盲目引进,未必能取得理想效果。尤其是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技术路线的选择与确立,需要在这些食用菌发达国家技术路线和我国现有食用菌工厂化技术路线的取舍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以便同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食用菌发展仍属于数量优先型,以菇农为主体的多样化的传统生产模式仍将占主要地位,尽管这些模式很不规范,也没有标准化,但香菇,黑木耳,平菇,双孢蘑菇进行工厂化生产还有相当大的难度,而恰恰这几种菌类却是大众化的,习惯食用菌,市场还大的很。这恰恰是我们的优势所在,这应了一句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中国食用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肯定的是众多菇农的发展托起了产业发展的脊梁。他们为中国食用菌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菇农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食用菌产业的主体地位。就像中国历代王朝更新换代一样,被推翻的谁?民众,还是民众!其实菇农的力量如同民众,是最最强大的!
我们要充分发挥菇农的主体作用。在食用菌栽培实践中,外力始终是局部的、阶段性的、有限度的辅助性力量,关键是要激发菇农的内心活力,不断产生强劲的内生动力和力量源泉,持续推进食用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当然,食用菌发达国家先进设备及先进管理理念的引进,确实能开拓中国食用菌界同仁的眼界,导致我们传统的观念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我们应该客观地面对现实,不能一味抵拒,要批判地吸取。我们要明白任何国家的食用菌发展模式都不是完美的,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我们菌人应该学会,发现他国、他人的优点,学习他国、他人的长处,以此来弥补自己的缺陷。要考虑“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尺”的长处,这样我们食用菌产业才能发展壮大。
在我国现实菌界中,遗憾的是有些同仁却往往既看不到“尺有所短”,同时又忽视了“寸有所长”。我国有的食用菌工厂生产技术问题,我国本土的食用菌技术人员、专家学者完全有能力解决,而企业老板却非要出高薪聘请外国的洋专家不可,不相信“寸有所长”;又比如在食用菌企业选拔人才问题上,往往是求全责备,非要找个全才、天才不可,否认“尺有所短”。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要知道使用人才,用人所长。对于人才,应该避其所短,扬其所长,而不是不作具体分析,盲目地一概而论。同理,我国的食用菌界,在传统香菇、木耳等栽培领域方面有特长,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优势。
就在上周,我与吉林省农安野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易菇论坛版主 shengshui)、吉林市茂源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易菇论坛李永国)一同接待了来自日本仙台市荻劦同组合的理事长千叶宝治先生及早川真波先生,丰华株式会社的早川礼子先生。并且陪同日本友人考察了吉林省黑木耳产区的几家菇户(李永国先生的扶持点),几位日本友人曾经在本国生产黑木耳屡遭失败,观摩我国吉林省黑木耳栽培现状后,无不惊叹我们的菇农能在如此简陋的设备、条件下能生产出高质量的黑木耳!他们耐心细致的观察,不耻下问的求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