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首发】报载: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 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 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这就是所谓的“懒蚂蚁效应”。
“懒蚂蚁”的重要性体现在食用菌企业中,那些能够注意观察、研究、分析、把握市场的菌人往往十分重要。食用菌企业在用人时,既要选择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勤蚂蚁”,也要任用运筹帷幄,对大事大方向有清晰头脑的“懒蚂蚁”。这些“懒蚂蚁”不被杂务缠身而长于辨别方向和指挥前进,能想大事、想全局、想未来,也可以理解为国内食用菌企业呼唤懒蚂蚁思维的企业家。
食用菌企业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有些懒蚂蚁思维,那么就不会只耕地,不看前方——像一只牛,更像一只勤蚂蚁。如果哪家食用菌企业的老板在自己企业里面发现了些许“懒蚂蚁”员工,那你就有的赚了!他们很好辨认,有共同特点:他们擅长学习充电,用智慧去观察,去分析,去寻找市场中新的发展机会;他们善于发现食用菌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食用菌企业管理的弊端,提出建设性意见,遵守规则并坚持原则;他们努力钻研业务,通过对各种新知识、新理念、新观念的学习,保持思路开阔,思想常新。符合上述标准的懒蚂蚁员工,老板就要积极给予引导、提拔。
如今的食用菌企业讲究的是要有一个分工协作的组织,勤者与懒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大量勤者的存在,是一个组织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还需要有必要懒于具体事务,却勤于思考创新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指挥者。没有了这样的懒者,勤者极易无所适从,乱了头绪,多会作无谓劳作,往往事倍功半。
事实证明,当今菌界许多成功者既不是那些最勤奋的人,也不是那些知识最渊博的人,而是一些善于思考的人。一个菌人如果不善于思考,不敢创新,可以肯定,不管他学识多么渊博,也不管他如何刻苦勤奋,他都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唯有那些眼光敏锐、思维活跃、具有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的菌人,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如今的菌界,扎实干事的实干型人才确实不少,我们的有些菌人可谓十分勤劳,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但为什么收效甚微?最可能的是他们没有能跳出狭窄的视野,找到问题的关键。能够独当一面,以思维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引领和推动站段更大发展的人才却还显不足。 有句话说的好:“会者不忙,忙者不会”。凡是像勤蚂蚁一样,在食用菌企业里忙得昏头昏脑的老板,一定是一个不懂管理的老板。如果一个管理者不懂得管理,他就永远不会发现问题的关键,可能会一次次延续错误的方法,这样的食用菌企业难以成功。我们需要能支撑食用菌企业不断发展的“懒蚂蚁”群体
在一个繁重运作的食用菌企业中,要实现食用菌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减少形式主义和虚无主义对具体生产经营管理的干扰,信任“懒蚂蚁”的创造力和特殊贡献力量,给“懒蚂蚁”群体真正发挥个人价值提供有力支持。当然,还需要保持“懒蚂蚁”群体的合理数量,不能使“懒蚂蚁”太多,影响管理效率,并要科学调整食用菌企业组织内部“滥竽充数”的“懒蚂蚁”,对人浮于事、运作缓慢、效率低下的也必须整顿,尽力优化管理环境,分清人才的类型和特点,加以合理运用,把各类人才放置在恰当的位置,盘合和优化人力资源。对于不能成为“懒蚂蚁”的勤劳蚂蚁,要尊重他们的工作价值,根据其能力和特点分配工作,使他们正确定位,不断认识和提高自我,注重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能力,和“懒蚂蚁”相互支持、相互依托、和谐共处,贡献其最大智慧和能量,携手确保食用菌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在如今讲究注重核心竞争力的菌界,食用菌企业呼唤“懒蚂蚁”出现!参考文献略【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