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过来的:鸡腿菇(Coprinus cofflatus)又名鸡腿蘑、刺蘑菇,学名毛头鬼伞,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鬼伞科、鬼伞属。幼时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鸡腿菇干品中,含蛋白质25.4克、脂肪3.3克,含有20种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和亮氨酸含量十分丰富,并含有多种矿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一种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热能健康食品。同时它又是一种食、药兼用菌,其味甘性平,有益脾胃、助消化、清心安神、治痔、降血糖、抗癌等功效。鸡腿菇鲜菇、干片菇、罐头菇及盐渍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均很受欢迎。鸡腿菇是我省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大支柱品种,栽培面积不断增大,其生长条件粗放,可利用原料广泛,栽培方式多种,技术易掌握,在草腐性土生菌类中栽培产量最高,是一种具有较大商业潜力和发展前途的优质食用菌。 鸡腿菇可利用的栽培原料有酒糟、作物秸秆、玉米芯、棉籽壳、棉渣、废菌糠等,栽培设施主要有冬暖式塑料大棚、人工土洞、山洞、林地简易弓棚等,栽培方式可采用细袋式、圆块菌包式、畦床式发菌出菇。我省甘薯粉渣酒糟资源较为丰富,周年可产,其中大部分被作为废料弃掉,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据我院分析,鲜酒糟(含水量70%)中含粗蛋白1.96%,粗纤维5.6%,淀粉4.02%,总糖0.56%,灰分物质8.67%等,如利用其栽培鸡腿菇,不仅能消除污染源,而且变废为宝,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其出菇后的菌糠下脚料,作为一种优质有机肥,施用后可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另外,近年来我省淄博、青州、平阴等地人工开挖土洞面积不断增大,洞内周年温度一般在12~18℃,较适宜鸡腿菇、双孢菇及金针菇等食用菌的栽培,可生产出优质商品菇,菇体粗壮肥大,色白细嫩、肉质密实,不易开伞,保鲜期较长,并可作为恒温冷库定期贮放分批出菇的菌袋(包)及鲜菇产品,利用价值很高,且不占用土地。 目前我省利用酒糟栽培鸡腿菇的主要工艺为:鲜酒糟不配加其它原料,只添加生石灰调节酸碱度,不经发酵处理直接装袋(包)栽培,发菌后覆土出菇,虽然方法简单,成本较低,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对酒糟的利用率和转化水平低,应有的产量和效益未充分发挥出来。我们自2002年开始进行了利用甘薯粉渣酒糟为主料在人工土洞栽培鸡腿菇高产工艺技术的试验研究,并在我省平阴、东平、长清等地,开展了鸡腿菇周年高效生产技术模式的示范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业化程度较高,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现将利用酒糟原料和土洞设施高效栽培鸡腿菇关键技术总结报告如下。 一、酒糟栽培鸡腿菇高产工艺流程 鲜甘薯——淀粉渣——晒干储用——白酒糟(湿)——加3%的石灰粉——碱化、晾晒处理——按配方加棉籽壳或玉米芯粉、麦麸等拌匀——建堆通风发酵处理5—7天棗调pH值、含水量——装袋(包)接种——洞外发菌培养——洞内覆土保湿栽培——出菇管理、采收——后潮菇管理——菌糠——有机肥。 二、人工土洞周年栽培出菇时间安排 采取洞外发菌、洞内出菇方式,一年分3批栽培出菇,每批出菇2潮,洞内出菇管理期平均3个月左右,批次间隔期约1个月。即从每年3、4月份开始装袋发菌,5月中旬入洞覆土,6月上旬开始出菇,直到7月下旬第一批栽培结束:清理土洞及换茬消毒后,于8月中下旬将第二批出菇菌袋入洞覆土,9月上旬开始出菇,直到10月下旬第二批栽培结束:第三批出菇菌袋发好菌后,于11月下旬入洞覆土,12月中旬开始出菇,直到翌年2月下旬至3月份第三批栽培结束。这样安排栽培季节,可与大棚栽培的出菇旺季基本错开,鲜菇价格较高,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鸡腿菇生长发育条件与栽培特点 鸡腿菇是一种适应能力极强的草腐、土生菌,其菌丝抗老化能力强,子实体形成需要覆土及土壤微生物的刺激。应选用具有良好透气性的肥沃壤土作为覆土材料,可加入一定量的腐殖土、过筛煤灰渣或草炭土,其内添加少量的草木灰、石灰粉、石膏粉为宜,不宜用沙土、粘淤土作覆土用。 野生鸡腿菇一般发生在自然气温稳足在10℃以上的春末(3月~5月)和晚秋(10月~11月)。其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3~35℃,最适生长温度22~28℃。菌丝的抗寒能力很强,而35℃以上时菌丝体易发生自溶现象。子实体的形成需要低温刺激,当温度降到9~20℃时,鸡腿菇菇蕾就会破土而出。低于8℃或高于30℃,子实体均不易形成。在12~18℃范围内,子实体发育较慢,个体大,品质优良,保鲜期长。20℃以上生长快,菌柄易伸长,超过25℃,子实体易开伞和自溶。 鸡腿菇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70%为宜。子实体发生时,空气相对湿度以85%~90%为宜,低于60%菌盖表面鳞片反卷,湿度在95%以上时,菌盖易发生斑点病。覆土层的含水量控制在25%~45%为佳(一般粘性黄土与草炭土持水量不同)。 鸡腿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发育都需要新鲜的空气,尤其在出菇阶段需要大量的氧气。供氧量是影响鸡腿菇产量的重要因素。在菇房中栽培,根据通气方式和条件,子实体形成期间每天应进行多次通风换气,勤通短通。特别是土洞栽培,通风不良会造成根基膨大、菌柄粗长中空、纤维增多、菌盖短薄、顶端裂口变色、发育异常,属生长缺陷,商品质量差,产量较低。 鸡腿菇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可在黑暗条件下发菌,但菇蕾分化和子实体发育长大时需要300~900勒克斯的光照。黑暗条件下出菇,会造成菌盖色泽灰暗,子实体发育不良,易发病;光照过强则抑制子实体生长,且质地、色泽变差。 鸡腿菇菌丝能在pH值2~10的培养基中生长。培养基经过鸡腿蘑菌丝生长之后,一般能自动平衡到pH7左右。培养基或覆土材料均以pH值为6.8~7.6时最适合,生产中初始pH值常调至7.5~8。 四、品种选择、栽培料配方与预处理 1、品种选择:选用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选育出的适合酒糟为主料栽培的鸡腿菇优良品种平鸡1号和鸡东1号,也可选用Cc168、鲁植鸡蘑1号等鸡腿菇品种。2、栽培料配方:鲜酒糟300千克(折干约100千克),棉籽壳20千克或碎玉米芯30千克,麦麸6~8千克,石灰10千克,尿素0.3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石膏粉1千克。 3、原料预处理:新鲜酒糟中含有对鸡腿菇菌丝生长不利的醇、醛类物质,酸性较大,且含水量高,需经预处理。应加入3%的石灰,拌匀后摊开晾晒4~5小时,勤翻料,促进水分和有害物质挥发。预处理后的酒糟,加经2%石灰水拌湿处理的棉籽壳,或经3%石灰水拌湿处理的碎玉米芯,及麦麸、石膏粉等,再加入适量水充分拌匀,进行建堆通风发酵。 4、发酵方法:选取地势较高、平坦硬化、朝阳的场地,将1000~1500千克栽培料(折干)建成一半球形料堆,从堆底中心的预留空间引出一根通风管,外接一台小型鼓风机,堆表面拍平后,均匀向堆心的预留空间插通气孔,建堆完毕,用消霉净1000倍药液和50%锐劲特1500倍液将料堆表面均匀喷洒一遍,以消毒和防虫,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料堆并将周边压实。当发酵料层最高温度达到65℃以上,用鼓风机进行间歇式鼓风,每次半小时左右,间歇2~3小时,夜晚可停止鼓风,揭去塑料膜,覆盖草苦,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应将堆表层料翻至内部,上都和底层料翻至堆中间。翻堆后重新建堆,再次升温后,按第一次发酵升温通风方式进行间歇式鼓风,以此类推,共翻堆3次即可。第三次翻堆时再均匀喷洒一次适量的消毒剂和杀虫剂药液,将料堆盖严薄膜,不再通风,通过自然升温或人工通热蒸汽,当料温全面、均匀达到60℃时,保持24小时后摊堆,充分晾排余热及废气。发酵好的栽培料呈棕褐色,无异味,用石灰水调pH值7.5~8、含水量60%~65%。发酵总时间约5~7天。 五、装袋、接种、发菌 原料经堆积发酵处理后,可进行装袋与播种。一般细袋栽培:筒膜规格为45厘米×26厘米,料长约25厘米;圆块菌包栽培:筒膜规格为65厘米×55厘米,料厚约12厘米。采用三层菌种两层料的层播方式播种,接种时菌种块要适当大一些。用种量为培养料的10%以上。发菌时室温控制在23~26℃,料温一般不要超过28℃,勤倒袋、检查。接种后7天在料袋菌种层部位扎微孔,并撒布石灰粉,以促进发菌。在22~28℃温度下,遮光培养,并经常通风换气,约经35~40天,菌丝可长满菌袋。 六、覆土消毒与操作 菌丝满袋后再放置10天左右,使鸡腿菇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即可进行覆土出菇。在土洞中靠两边洞壁做畦,在畦底及四周撒一层石灰粉,中间留操作道。畦宽约90厘米,细袋脱膜后菌棒平放或切半竖放,间隔2~3厘米,菌块脱袋或不脱袋平放,用处理过的土壤将间隙填平,浇一遍重透水后,在整个出菇面上覆盖约3厘米的覆土,土粒大小以直径0.5~2厘米为宜,适量均匀喷洒1%石灰水,最后用薄膜架空覆盖畦面保湿。 覆土材料中可能潜存着许多病原、杂菌和害虫,使用前必须对其进行消毒处理,以预防出菇期病虫害的发生。消毒处理方法如下: 1、甲醛消毒法:每立方米覆土用40%甲醛150毫升,兑水5~10千克,均匀喷洒在覆土上,然后堆起,盖上薄膜,四周封严,密闭熏蒸24小时,然后翻晾,3~5天后即可使用。 2、暴晒消毒法:将配制好的覆土加入2%的石灰粉,铺在干净的地面上、经阳光暴晒3~5天,每天翻动1~2次,最后喷水预湿,也可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 3、药剂消毒法:将覆土用3%的漂白粉溶液或0.15%的优氯净溶液,并混合50%敌敌畏200倍液喷洒均匀,翻匀后盖薄膜闷堆2天后即可使用。 七、优质出菇管理 菌料覆土后,7~10天菌丝就可长透覆土层,进入菇蕾分化期。此时需加强出菇期的条件管理,才能达到鸡腿菇优质高产的目的。具体管理要点是: 1、去掉薄膜,适当加强通风,保持洞内空气新鲜; 2、适度增加光照,以刺激菌丝由营养生长快速转入生殖生长; 3、控制洞内温度在12~20℃范围; 4、提高空气湿度和保持覆土层适宜湿度,使空气湿度达到85%~90%:覆土的湿度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宜。水分管理以喷洒洞壁和浇湿走道为主,一般不宜向菇床和子实体上直接喷浇水。 在适宜的条件下,覆土后15~20天,鸡腿菇便会破土而出。再经7~10天时间,子实体基本长成,及时采收。 八、转潮管理及补充营养液 头潮菇采收完毕,应及时清除床面的菇根、死菇、烂菇、老菌索等,挖除有杂菌污染的覆土,然后用湿润的覆土补覆1~2厘米厚,再用pH值为8的石灰水均匀全面喷洒床面,使覆土层和培养料充分吸足水分,再架空覆盖薄膜经10天左右即可出第二潮菇。出菇前在覆土层可适量喷施营养液,以提高产量和质量。常用的营养液配方有:葡萄糖300克,味精50克,磷酸二氢钾50克,硫酸镁25克,复合维生素B片15克,尿素150克,水50千克。一般可增产15%~25%。在土洞内栽培一批鸡腿菇生产周期按2潮菇计,生物转化率可达110%~120。 九、适时采收 鸡腿菇子实体成熟快,成熟后易开伞自溶,应在菇体6~7成熟时及时采收。一般当菌柄伸长至约10~13厘米,菌盖紧包菌柄,菌环尚未松动时采收。采收时,用手轻握菇体轻轻旋动后再拔起。采下的鸡腿菇要及时用利刀削去泥根,切削时切口要平整,防止将菇柄撕裂,整理干净的成品菇按客户要求包装后,放入内壁光滑、容积适中的箱中,及时保鲜贮运鲜销。如进行盐渍加工,要及时清洗、杀青和腌制加工,以防褐变。 十、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鸡腿菇病害主要有绿霉、曲霉、石膏霉、叉状炭角菌及细菌等,危害鸡腿菇的虫害主要有线虫、跳虫、害螨、菇蛆等。 鸡腿菇病虫害防治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坚持以栽培、物理、生态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在生产中要采取如下措施:(1)选用优质、无病虫生产菌种;(2)发酵堆制优质培养料;(3)搞好发菌场、土洞的清洁卫生,特别是土洞换茬栽培前的全面消毒和杀虫;(4)适当加大播种量和适温发菌(5)覆土彻底消毒处理(6)控制好土洞、菇床的温度、湿度和通风;(7)及时采收和清除菇根;(8)及早发现和治理病虫害,将病虫消灭在局部和发生初期。 可用消毒剂主要有75%酒精、高锰酸钾、新洁尔灭、漂白粉、优氯净、生石灰、过氧乙酸、消霉净等;可用杀菌剂主要有40%甲醛溶液、波尔多液、施保功、特克多、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克霉灵等;可用杀虫剂主要有氯氰菊酷、除虫菊酯、鱼藤精、阿维菌素、锐劲特、菇净等。另外,采用0.1%碘化钾溶液、1%漂白粉溶液喷洒或浸袋防治菌料线虫,用5%食盐水或氨水500倍液防治蜂蝓、蜗牛,防效均良好。在出菇期间,对螨虫的防治,应以诱杀方式为主,采用炒香的菜籽饼或浸沾醋糖液的湿纱布,置于畦床周边,待菇螨爬满纱布,集中烫杀处理,连续诱杀几天后,可基本消除螨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