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首发】 业内很多人士认为规模化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或许有些道理。但规模化食用菌经营状况如何?是否食用菌栽培规模化效益必然提高?有必要深入探讨一下。
随着食用菌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食用菌病害逐渐上升,成本增加,非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纵观一系列数据,规模食用菌栽培效益低下的关键在于食用菌菌袋成品率的降低、非生产性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说,管理成本的增加使本来单位个体效益不高的食用菌业使规模型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
我国规模化食用菌企业的问题或限制因素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 管理是食用菌企业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食用菌产业不缺乏技术人才,而缺乏食用菌企业家。不同的人管理同一个食用菌企业,效果不同。也就是说,管理层对这个食用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目前我国食用菌高素质管理人才奇缺。规模型食用菌企业的决策层,绝大多数是转产型或兼业型企业老板,有的属于家族式食用菌企业,食用菌专业毕业的很少,真正的管理学专业毕业的也不多。不能否认这些食用菌企业老板的投资勇气、管理能力和生财之道,但是在食用菌行业,尤其是食用菌行业的特殊性,并非一般能力的人能以玩得转,转的好。作为规模食用菌企业的老板,要懂技术,善管理,会用人,调研缜密,决策果断,胸有大志,心有良谋。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有些老板往往拿不起,放不下,看不清问题的关键,把不准发展的方向,抓不住工作的重点,往往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其实食用菌老板的工作重点很简单,用八个字来概括,即:决策、用人、调动、后勤。也就是把握食用菌企业发展的方向,选好用好有能力的人,制定相应政策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做好后期保证。
其次,管理模式落后。很多食用菌企业标明是现代企业,但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尤其是集权制的个体企业,部门之间形成亲戚链条,人情关系浓厚,办事效率低下,影响食用菌企业正常运转。一些食用菌企业庞大的管理机构,不仅使食用菌企业形成复杂的人事关系,人和人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协调困难,权责不清,相互推诿。食用菌本身是一个单位效益很低的行业,靠的是规模效益,要尽量降低非生产性费用。管理成本过大,成为影响食用菌效益低下的致命因素。
再次,技术人员和员工的素质和责任心。食用菌企业效益和效率,关键看一个菌袋的成品率,生物转化率,一个菌袋的成本。而这些指标的最终实现依靠技术人员的努力。而现实生产中,很多规模型食用菌企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素养较低,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和培训,基本操作不规范,往往是照猫画虎。更重要的是责任心不强,多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情况。很多情况是由于技术人员的疏忽造成的。再好的品种、再先进的设备、再好的配方,没有高素质、高责任心的技术人员配合,也无济于事。
二、原材料
很多食用菌企业,把原料放在限制栽培效益的首位。我经常讲,种菇先抓料,越抓越有效。种菇不抓料,从某种意义上讲,抓好原料等于栽培成功了一大半。目前我国规模化食用菌企业在原料方面的最大问题是:原料配方及价格问题。尽管没有最佳配方,没有一成不变的配方,没有万能配方。但是,一些规模型食用菌企业的原料配方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存在配方不合理现象。如:选用标准不合理、变动频繁、滥用药物,以及以价格决定成本,等等。对于大型食用菌企业而言,要以效果决定配方,以最终效益决定配方。
由于近几年食用菌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给大型食用菌企业带来巨大的困难。栽培技术过关的食用菌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和管理得以弥补或缓解原材料的某些缺陷,而对于缺乏经验的食用菌企业,往往问题百出,损失严重。
三、病虫害
随着规模化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很多的种菇群,一个产区生产几百万袋甚至上千万袋已不是稀罕事,这样使我国的食用菌规模及生产水平获得了提高。但是随着食用菌种植密度的增大,导致食用菌病虫害发生的次数和频率越来越高,食用菌病虫害的种类增多,病情也越来越复杂,减产乃至绝收的数量大大增加,给当今的食用菌产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会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我国现代规模化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如何控制规模化食用菌病虫害的发生,将是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食用菌同仁必须关注的课题。
病虫害是规模化食用菌企业的最大限制因素之一,是生产中最为头痛的事情。这些年来,随着规模化化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病虫害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控制的难度不是降低了,而是加大了!病虫害带来的损失不是越来小了,而是越来越大了!小规模不出现或出现频率很小的病虫害,在规模化食用菌企业频繁发生。为什么?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我们实现了群体的规模化,而没有实施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措施:环境、品种、原料、防控、管理,等等。
1病虫害发生和流行的主要特征
由于近几十年食用菌产业的飞速发展,许多食用菌产区从外地引进大量菌种,没有充分考虑南北方地域、气候、原料等的差异,片面轻信言过其次的宣传,加之引种时检测不严,将本地没有的病害通过引种引进,使得老病未除,又传进新的病害。如食用菌的黄菇病、病毒病等等。此外,现在食用菌产区病原混合感染增加,使病虫害更加复杂化。近年来,许多食用菌产区的侵染性病害大多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所致,患病菇的症状有些非典型化,缺少诊断的特异性。一些侵染性病害的暴发周期缩短,规律改变,流行次数不定。
2.病虫害不断发生的主要因素
首先在病虫害方面:原有的病虫害未完全控制,新的病虫害又不断发生。如食用菌线虫病、鸡腿菇鸡爪病、食用菌褐腐病等等时有发生,而胡桃肉状菌、镰孢霉萎缩病、蛛网丝枝霉病等新的食用菌病害发生给食用菌带来的损失更大。某些病原发生变异,毒力返強,病害控制困难。其次,在种植管理方面缺乏技术,很多食用菌产区缺乏有丰富经验的食用菌病虫害防控技术人员,因此对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控缺乏有关的措施,当发生病虫害又不懂得及时采取紧急而有效的措施来制止。此外,在病虫害预防方面不到位,防治程序不合理,消毒措施不力,生产场地卫生条件差,不合理的灭菌方式、不合理的原料处理等,导致一些食用菌的病虫害在产区时有发生。
3.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
首先,食用菌病虫害的发生常常有一定的季节性。因为季节对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和散播的影响很大。如春末夏初,气温稍高,雨水多,湿度大,适合细菌增殖和寄生虫卵的发育,因此在这季节,多发细菌性传染病和虫病。而夏季气温高,日照长,不利于病毒的存活。冬季气候寒冷不利于细菌的繁殖和虫卵发育,因此细菌性疾病和虫病少发;但病毒耐低温,大多在冬春季寒冷季节易发生和流行。其次,季节对虫害有极大影响,夏季气温炎热、潮湿,有利于菇蚊、菇蝇等大量增殖和活动,加速病害的传播,由于菇蚊的传播,所以在夏季和秋季多发。此外,冬季气候寒冷,为了菇舍的保暖而导致通风不良,食用菌常发生畸形菇等生理性病害等。如今菇棚中种植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温度过高,使一些侵染性病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四、产品与市场
规模化食用菌栽培与小规模种菇有什么优势?人力、智力、财力、开发能力!从单位个体的效益来说,规模化食用菌企业远远低于家庭小场。也就是说,如果规模化食用菌企业按照家庭菇场的模式去经营,你将永远处于亏损的地位!并且规模越大,赔钱越多!因此,规模化食用菌企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上面下功夫。即栽培损失加工补。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食用菌产品开发滞后,深加工比例小,初级产品多,增值率低,市场占有率低。
但是,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内一些超规模食用菌企业在这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内国际市场开发同步,两条腿走路,食用菌新产品不断涌现,出现良好的龙形循环现象,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大的突破。参考文献略【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