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首发】一提创新发明,很多菌界同仁都认为是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的范畴,跟菇农无多大关系。
现实中有这种想法的菌人还真不少,似乎有点道理:常言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无论是食用菌界的新品种、新技术发明,确实需要相当的菌物学知识积累和食用菌专业的技能训练,搞发明创新自然是专家学者们的“专业”,似乎与普通菌人无关。
其实,在建设创新型菌界的今天,这种想法不仅是相当错误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 其实食用菌行业的不少创新发明都是菇农的杰作。所谓英雄不问出处,需要破解的食用菌技术难题都存在于长期的实践生产中,很多菇农身上都隐藏着创造发明的潜质,只要处处留心,多动脑筋,刻苦钻研,菇农照样能在食用菌某些方面创新发明中大显身手。
易菇论坛天宇版主的子母环,脱毒灵的JZ-2型扎口机,李永国老师研制出治疗链孢霉的药物,香菇人的木直塞菌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论坛中被誉为香菇高手的香菇人,谁能想到仅有小学文化程度,在香菇领域的研究我敢说即使有些专家学者也难以比拟。易菇论坛注册名“民”的网友,高超的平菇栽培技术让我们无不拍案叫绝。这些都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人才。
菇农也能成就大事业,食用菌任何一个领域都能孕育大创新。享誉菌界的彭兆旺先生成功发明的“袋料菌棒栽培香菇”技术,为中国成为食用菌第一强国奠定了基础。著名学者、国际热带菇类协会主席、中国和国际蕈菌界所尊崇的长者张树庭先生的题词:“菌棒贡献大,功推创始人”; 福建古田姚淑先先生文化大革命时期,他委身在一个破庙里,开始了为期9年的银耳代料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探索。终于在1977年春获得成功。单产较原木栽培提高了20多倍,生产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一,被誉为“银耳大王”。 使以前只能达官贵族享用的珍品,成为平民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业内鼎鼎大名的丁湖广先生虽没上过大学,但靠他的学而不倦,长期实践,刻苦钻研的精神和执着,成为食用菌界的大家。
当然,与那些拥有专业技术职称、专门的实验设备和国家支持经费的食用菌科技人员相比,普通菇农的发明创新之路无疑更为坎坷,需要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挫折和艰辛。而且,由于长期存在的社会偏见,许多热衷于发明创造的菇农朋友,常常遭受怀疑和歧视,甚至被菌界有些人视作不务正业的疯子。
建设创新型菌界,既需要一大批专门的食用菌科技人员,更离不开上千万菇农的热情参与。食用菌界许多催人泪下的菇农创新发明告诉我们,在积极倡导菇农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的同时,更需要国家建立健全有关鼓励政策和扶持措施,给独立思考、大胆创造的菇农创造更加宽松的创新空间。菇农的创新发明更多的是来源于食用菌实践中所遇到的最基本、最关键的一些方面,其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容易被市场接受、菇农满意、满足现实需求。
创新发明,菇农也行!肯定行!参考文献略【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