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6|回复: 0

[原创]食用菌害虫--蝼蛄的识别与防治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9484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2-5 07:59:52 |显示全部楼层
 

      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又称土狗子,地狗。危害食用菌的有东方蝼蛄和华北蝼蛄。

      蝼蛄不同于一般的直翅目昆虫,由于它在地下活动不会跳,前足变成掘土的开掘足,雌虫也没有明显的产卵器。蝼蛄除了危害农林作物的根茎外,也是一类蘑菇的常见害虫。在培养草菇的稻草堆中又蝼蛄活动进行危害,在大田栽培平菇和草菇时,蝼蛄在培养料和草菇堆中活动搅乱菌丝。

      我国的蝼蛄最常见的是东方蝼蛄;还有一种是常常发生在北方省区的蝼蛄,体型比东方蝼蛄大,名叫华北蝼蛄。下面分别讲述它们各自的特征:

 【华北蝼蛄的形态特征

      成虫:华北蝼蛄的身体比较肥壮粗大,体长36-56毫米,前胸宽7-11毫米,呈黄褐色,全身密布细毛。从背面看头呈卵圆形前胸背板发达呈盾形。前翅鳞片状,黄褐色,长14-16毫米,覆盖住不到1/3的腹部。前足转化为开掘足前足腿节外侧缘缺刻明显。腹部末端近圆筒形。

      卵:椭圆形。卵色较浅,初产时乳白色或黄白色,有光泽,渐变黄褐色,孵化前呈暗灰色。
     初孵化的若虫:头胸特别细,腹部很肥大,行动迟缓。全身乳白色,蜕皮一次后,变为浅黄褐色,5-6龄以后体色等与成虫基本相似,若虫共分13龄。

 【东方蝼蛄的形态特征

      成虫:雌体长30-31毫米,雄体长30-32毫米。体淡灰褐色,表面密生细毛。头圆锥形,浓黑褐色。前胸背板卵圆形,背中有长约5毫米的凹陷,前翅黄褐色,可伸达腹部中部。后翅不飞翔时折卷在前翅下,伸出腹端,如尾状。腹部纺锤形,腹背面黑褐色,腹面暗黄色,末端有较长的尾须一对。前足特化为开掘足,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棘刺3-4个。雄虫前翅近后缘中部具音锉。

      卵:长约2.8毫米,宽约1.5毫米,椭圆形。初产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孵化前吸水后膨大长约4毫米,宽约2.3毫米,呈暗紫色。卵产于用土和草纤维做成的乱囊内。

     若虫:外形大体似成虫,共分8-9龄。初孵化的若虫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至暗褐色。3龄开始出现翅芽,4龄翅芽初见,5龄翅芽伸过第二腹节,6-7龄翅芽伸达第三腹节,7-8龄翅芽伸达第四腹节。

 【生活习性】

      东方蝼蛄一年发生一代,成虫、若虫均可越冬。华北蝼蛄则需要3年完成一代,也以成虫及若虫越冬。两种蝼蛄都有趋光性,在黑光灯或电灯下可诱到大量的蝼蛄。华北蝼蛄因身体笨重,飞翔能力弱,一般在灯光附近爬行。两种蝼蛄均有趋向马粪、土粪等未腐熟的有机质的习性。因此,菇床上的培养料对两种蝼蛄都具有引诱性。

       蝼蛄在土中做囊产卵其内。每雌平均产卵62粒,卵历期20-25天。蝼蛄昼伏夜出,均在夜间活动危害,白天藏匿在土壤中或菇床培养料中。雌虫产卵时对环境有明显的选择性,喜产于潮湿的土壤中,尤其在河岸、池塘边和沟渠附近腐殖质较丰富的地方产卵较多。食用菌生产中,如果以牲畜粪等作培养料,栽培场地松软潮湿时,则是蝼蛄产卵的良好场所。蝼蛄危害农作物的盛期也是危害露地栽培食用菌的盛期。

  【防治方法】

 1:药物拌料处理:食用菌栽培时,在培养料中拌入“防虫灵”药液。此法除能防治蝼蛄外,对培养料中其它种类的害虫也有很强的杀灭或驱逐作用。

 2:灯光诱杀:在成虫盛发期开灯诱杀,尤其在气温高、天气闷热、无风的夜晚诱杀效果最好。

 3:毒饵诱杀:室外露地栽培平菇、凤尾菇及蘑菇时,可在菇床四周释放毒饵诱杀,具体方法是:将麸皮炒黄后,拌入“虫螨净”做毒饵,毒杀效果很好。或者用800倍的“虫螨净”药液浇灌菇床四周的土壤。
       【本文作者 袁世平13329888068   工作QQ 96943072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