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首发】笔者曾经发表过【食用菌学者的“菇乡恋”】文章,阐述了裘维蕃、戴芳澜、邓树群、杨新美、李茹光、黄年来、黄毅等等专家学者,从书斋和象牙塔中走出,到农村和菇农中去,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改变中国农村菇业的落后状态的事实。如今的食用菌界纵然是“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中国食用菌产业要安定有序,要强菌惠农,关键是需要更多的食用菌专家学者精英心系菇农!
最近我的几位师兄要求我写一篇李茹光教授祭辰的文章,虽然我是李老的弟子,但从菌之路乱七八糟的事情让我应接不暇,无心发思古之幽情。可是,纪念李老为什么不是紧扣当今食用菌现实的事件,而是发思古之情呢?显然,是因为李老倡行的与菇农息息相连的事业,已淡出了很多学者的视野,成了少数学者在默默耕耘的领域。
我在一篇文章曾写到中国食用菌大地上留下了许许多多食用菌老学者深深的印迹。所以,在回首中国食用菌取得辉煌业绩这一光辉历程时,我们同样自然地将目光投向那些以实际行动践行农村菇农群建设的老学者身上。无数食用菌老学者全身心投入食用菌产业,深入山区农村,亲自传授技术,对推动我国食用菌生产的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显示出热爱菌界、与菇农共命运的高尚情怀。这些老学者的思想与实践是至今仍有显著启迪价值的,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是要真诚地信任菇农,致力于菇农群技术的传播;二是食用菌专家阶层与这个产业强势集团要有远见,舍得抛弃既得利益的包袱,才能实现菌界各阶层的共存共荣。我想,这二点应该是中国食用菌学者专家相当一部分人的共识。请看中国食用菌界那些领军人物,杨新美也好、黄年来也好、李茹光也好、黄毅也好……………..他们无不是食用菌界一时之俊,地位崇高;他们为菇农做了那么多的好事,那位不值得我们敬仰?
时移世易,食用菌产业的大发展,菇农的地位肯定是大大地变化了。但我们菇农仍为弱势群体,受食用菌新技术的教育程度和谋发展的条件仍然十分不乐观。
食用菌产业大发展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我们食用菌专家学者所能做的只能是顺应食用菌产业的大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食用菌产业的进步,为了食用菌产业的健康有序,为每一个菇农争权利,也就是为食用菌产业均衡与和谐发展而力所能及的创造条件。
这就需要我们食用菌界的专家学者,关心弱势菇农群体,心系菇农,为他们创造积极向上发展的机会。而知识的传播是给他们参与产业发展基础条件,这是最为关键的。这就要求我们的专家学者有最基本的人道主义情怀,有最起码的公平正义感。关心菇农,情系菇农,心系菇农!参考文献略【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