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成为行业热点,很多菇农对此相当忌惮,会认为工厂化的强势介入使本来就处于弱势的菇农雪上加霜,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我们菇农能辩证的看待工厂化,大可不必太忌惮。
实质上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仅仅是食用菌生产的一种模式而言。其根本目的无非是实现不受地域、季节影响的全天候生产;其关键是使食用菌生产的农艺技术与环境调控的工业技术的有机结合;其手段是用工业设备调控环境条件,使之满足食用菌生长过程对环境的要求。机械化、自动化固然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食用菌工厂化确实运作得当可以提高工效和劳动生产率。尽管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在不断增高,但劳动力价格优势仍然是我国目前的优势,大量盲燥的强调机械化、自动化其实并不适合中国国情;我国只适合在一定的区域尤其是食用菌发达地区有选择的、适度的发展食用菌工厂化。
有菌界同仁认为,工厂化能提高我国食用菌规模化程度,我看这个观点有待商讨,规模大小只能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正常运行和赢利的基本要求,不应该是食用菌生产工厂化与否的依据。我国食用菌能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工厂化食用菌能占多大比例?吉林省长春市城乡结合部年生产各类食用菌上千万袋,产菇几千吨,吉林省东部山区生产黑木耳数亿袋,规模够大、够宏伟,但却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根本扯不上边。考察目前国内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后,菌界同仁不难发现,食用菌产品质量高低、企业效益高低,与投资规模、设施程度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不少传统生产的食用菌企业(包括菇农),只要各方面掌控好,同样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和较好的效益。
食用菌产业也要讲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食用菌常规生产与工厂化生产应并驾齐驱,协同发展。二者的产品也各有千秋,我们不否认食用菌常规生产的产品总体上看在外观质量和安全方面处于劣势,但在生产成本方面的优势却相当明显。工厂化生产的产品形式是鲜品,从经济角度看,用于干制、盐渍或其它方式加工都是不可行的;而常规生产的产品除鲜销外,还是各种初加工和深加工的原料。目前我国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已达60-80种。而目前实现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种类仅少数几个品种。局限于木腐菌中的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草腐菌的工厂化生产也仅限于双孢蘑菇,从生产角度从发,商家无利不起早,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产品数量,其终极目标是利润最大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特点,决定了生产食用菌的种类受到严重制约。有些像香菇、竹荪、木耳、滑菇等出菇周期长,占用空间大的食用菌品种,目前无法采用工厂化生产模式。据有关文献报道:日本是亚洲率先实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国家,但至今没有实现香菇的工厂化生产。目前国内所搞的什么香菇工厂化生产,什么黑木耳工厂化生产…..。其实是偷换概念,或者根本就是概念模糊,实际上只是在菌袋制作、培养过程采用了一些机械和温控设备,出菇过程仍然沿用传统栽培管理方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这一点我们必须澄清。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特点,注重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从目前情况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主要是金针菇、杏鲍菇等少数低温型食用菌品种,这些品种出菇需要在低温。因此,要实现连续不断出菇,必须有制冷设备的不间歇运转,其电费消耗量相当惊人,就工厂化食用菌企业而言,更多的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考虑能源问题。能源消耗的多少,决定生产成本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中国虽地大物博,但能源的日益紧缺,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党和政府在大力提倡建立节约型社会,其中重要的就是要节约能源。笔者在写一些项目书的时候,一些项目书最关注是该项目关键是否节能,从此角度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很难形成强势。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比较难以解决的是普遍生物效率低 而且远低于常规生产。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中,许多品种的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潮菇。常规食用菌生产通常通过采收三、四潮方能获得全部产量。这也是我们菇农的优势所在。
综上所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固然有其优势,但菇农也有工厂化所不能比拟的长处,菇农莫忌惮食用菌工厂化!参考文献略【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