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首发】业内很多同仁都认为食用菌产品标准化生产中,实施食用菌产业升级与转型,加快食用菌生产设施化、规模化。支持建设食用菌规模种殖场(小区),发展食用菌标准生产基地和示范场,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推进食用菌栽培加工一体化。加快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无公害食用菌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用菌产品。可从根本上解决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这个观点是否完全正确?
食用菌行业主推的是食用菌设施化、规模化。但这其中的问题应该密切注意,食用菌设施化带来的食用菌病虫害增加,使不少从业者大量通过药物来处理,这些带来很大的潜在不安全问题。大量的食用菌规模化,问题更大。不少的食用菌工业示范区不要成为污染区?
其实片面追求规模的食用菌产业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与农户传统的家庭种菇相比,规模化种菇更易出现过密化问题,食用菌取自于大自然,大自然是它的老家,全人工条件下栽培,掌握不好更易出现大规模的病害爆发。为了保证食用菌正常生长,有时不得不大量使用药物治疗。食用菌产品质量问题不能不受影响。并且传统的做法还可以让菇农提供更多的致富机会。
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受北京蘑菇被漂白事件影响,食用菌界有些学者对我国传统的家庭种菇方式进行口株笔伐,一直在人为地妖魔化“分散种菇”,将食用菌产品质量出的问题统统地都指向了传统的家庭分散种菇方式。认为家庭分散种菇方式带来了成本高,耗源大,难以管理。认为只有实行规模种植了,什么问题就能解决了。 其实这种做法大缪也。君不见,在药物使用上,大的菇厂比小散菇户厉害多了,出于追逐利润的目标考虑,他们的相应冲动比一般菇户大得多。规模化种菇所带来的问题确实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不意味着只要“有规模了”食用菌病害防控体系就没问题了。规模种菇由于菇密度大,数量多,盲目扩大规模导致食用菌病害防控措施跟不上,更容易出问题。事实上,部分散菇户的存在并不是大问题。
近10多年来,我国食用菌规模化种植发展迅速,涌现了不少产菇群,但经我的调查,这些产区经营几年后,弊端逐渐的呈现出来,比如生态环境污染、产品质量下降、病虫害污染猖獗,大量用药导致食用菌质量安全隐患增加。要知道,过去我国传统的家庭种菇,虽然在新形势下面临不少的问题,但与一古脑地盲信规模化相比,其他这种种菇方式已经进行了几十年,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比较符合菇农的实际,所以不能一概否定,认为只有规模的就是好的。当然这种分散种菇对统一食用菌病虫害防控带来部分问题,可以根据这种特点设计出合适的防控措施,比如可以进行统一的食用菌病虫害防控体系等配套服务建设,不能一棍子打死,盲目崇信食用菌规模化最后给我们带来的灾害会更大。参考文献略【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