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首发】 我国食用菌栽培方式花样繁多,什么地栽、层架栽培、立体栽培、平面栽培……….。何为优?何为劣?行业人员众说不一,难以准确定位。当然,行业人员所说的适合自己的方式就是最好的,说的不无道理。笔者认为,食用菌的品种不同,那么栽培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准确掌握各个栽培品种的生物特性,有的放矢的科学选择栽培方式,能获得较理想的生产效果。谈点这方面的浅见。
我们先来看最大宗的平菇:以往的椴木栽培、瓶栽已成昨日黄花,目前主要有立体菌袋栽培、畦式、菌墙式栽培等方式。从效果来看,不同方式产出的商品质量区别还是比较大的,立体塑料袋栽培方式的鲜菇(尤其是套颈圈出菇)含水率较低,表面干净,菇的质量较好,但生物学效率相对较低些也是事实;畦式、菌墙式栽培,菇水分大,有的(覆土)还带有一定的泥沙,尽管生物学效率较高,但由于占地较大,取土费劲,目前这两种方式已经逐渐减少。
鸡腿菇、双孢蘑菇、大肥菇、姬松茸、草菇、大球盖菇等这类品种多采取覆土栽培,尤其鸡腿菇还有“不覆土不出菇”的特性(虽有不覆土栽培鸡腿菇成功的报道,但尚未商业化推广),此点更是显现了覆土的重要性。上述品种的主要栽培方式为畦式平面栽培,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规模化生产难以适应。但可采取架式立体栽培,虽然操作略有不便,增加了建造成本,但还是可以适宜食用菌企业化生产的。
对于香菇、灵芝品种,目前主要采取层架出菇和平面覆土出菇这两种方式,采取层架出菇主要适宜培育优质商品菇,如香菇中的花菇,平面覆土出菇主要为提高香菇产量和培育大型灵芝子实体(如盆景等),二者应该有所区别。
黑木耳栽培,上世纪80-90年代,产地主要采取的是大棚架栽或吊带出耳方式,但实践证明黑木耳出耳阶段一定量的阳光照射是必须的,没有阳光,黑木耳商品价值极差,这种方式最大的缺点还在于管理较难,湿度、通风较难掌控,污染率高,近年由于“黑木耳地栽”技术成熟,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产量的提高和管理的简便显示了黑木耳地栽的优越性,所以,目前的生产多为露天地栽模式。但露天栽培水分也不好掌控,笔者今年实验的林地间套种,产量明显比露天栽培高些,只是耳的颜色相比较略差点。至于银耳栽培方式,笔者没有实地经验,不好妄加评论。
金针菇、真姬菇、茶薪菇、杨树菇、黄伞这些品种,目前多为立体栽培或架栽,一般分为两头出菇或单头出菇。
猴头菇、杏鲍菇、白灵菇、阿魏菇这些品种,一般规模小的多采用立体栽培、两头出菇方式,食用菌企业化生产多是单头出菇模式,以求得高质量鲜菇。猴头菇也有采用吊袋划口出菇方式的。
最后谈下北虫草栽培方式,最早北虫草多采用玻璃瓶层架方式进行出草,能最大限度的保障温度和通气。但现在的框式栽培让从业者眼前一亮,栽培原料也从单纯的蚕蛹、大米粒栽培扩展到麦粒栽培,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北虫草生产中,菌种的严格优选非常重要。参考文献略【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