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首发】当今食用菌界,无数食用菌专家学者为了这个产业呕心沥血,奉献一生,说他们是这个行业最可敬的人并不过分,虽然食用菌行业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少数食用菌专家学者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被私欲迷失了本性,甚至道德沦丧做出了人神共愤的事情,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其实这也很正常,无奸哪来忠?但我奇怪的是有些食用菌专家学者也全面否定专家学者的功绩,说什么那些整天在高层专家学者对于生产实践一窍不通,却在高层吞噬菇农的血汗。这是毫无道理的。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与高层对话的专家学者,术业有专攻、学业有专长,让黄年来大师去菇棚拌料,让张树庭教授去承包几个菇棚.,让李玉院士天天蹲在木耳田里采木耳.....。让他们都到所谓的生产第一线,这现实吗?虽然他们不在生产第一线打拼,但谁也磨杀不了他们的丰功业绩!
一些普通从业者攻击这些专家学者,我们可以理解,但有些食用菌专家学者也不甘寂寞,发表一些强硬的言辞,我们就得剖析一下这方面的缘由了。
食用菌专家学者站在行业的较高层次,有着对这个产业的理想主义精神,他们大多追求行业公正,追求食用菌产业健康、有序、协调的发展。这些理念,导致食用菌专家学者能以较高的角度审视这个产业的动态,在整个行业就发展的顺利而盲燥时,他们会发出警告,给以提醒。当食用菌行业的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冲突时,当弱势群体的菇农等利益受到侵害时,需要这些食用菌专家学者站出来,发出声音。他们是食用菌行业的主要引导力量。
食用菌专家学者发出的声音应该是针对行业的公共规则的,是应该相对超脱的,而不应该是以所谓的“切肤”为原则。作为对行业批评的声音应该是尽量公证的和建设的。而这种公正和建设的源泉就是批评的出发点是建设的,而不是极端的发泄的。遗憾的是我们有些食用菌专家学者并不明白这点,不是以理性的原则为基础,而是以先验的情绪化的出发点,以极端的思想表达极端的观点。
作为食用菌专家学者发出的声音,要求有基本的判断能力,这种基本的判断能力不仅仅是一般的从业感受和一般的观察结果,要能够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并明了这个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这个问题怎么去解决,是能够最大限度体现公正的原则。对这些问题判断的形成是需要学术水平和素养的基础,因为不能超越具体问题进行一般化的抽象,就只能是就事说事,这样食用菌专家学者的批评就只能是陷入对原则和原因的无休止的纠缠中去,目的是无法实现的。要解决问题就要有可操作的方法,至少要有可操作的思路。食用菌专家学者要有超脱的态度,不要以切身的感受作为你的批评的出发点,因为你要保证你自己尽可能量的公正。一个人的批评是以其个人感受为出发点,你的批评的质量和其针对于整个行业的价值就很值得怀疑。作为食用菌专家学者的言辞不能过于自信和过于情绪化。过于情绪化的表达就会接近愤青们的批判与发泄,因此,每当食用菌专家学者发言时,要问自己,是不是足够公正与客观?
如今食用菌产业处在大发展中,食用菌专家学者应该有一种坚持的精神,谦恭的为行业服务,而不是要过分的自我迷恋和脱离行业,远离现实,成为唐吉可德式的人物,那才是食用菌专家学者真正的悲哀。
因此,食用菌专家学者不能为了表达而表达,为了批评而批评。不能将自身的直接感受不假思索的发泄出来,进行没有思想的批评。食用菌专家学者的判断尽可能的公正,而不够公正见解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过多的表达甚至会对行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食用菌专家学者要对自己的言语负责。参考文献略【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