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与外界气候有着直接的关系 :
1: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是对昆虫影响最为显著的一个因素。昆虫是变温动物。温度的高低决定了某种害虫是否能够存活及发育快慢,影响了害虫的种群分布、发生早晚及发生的代数。任何一种害虫,都有一个温度区域对它的生长发育最有利。常见的食用菌害虫最适温度为18℃—30℃。在它的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其发育速度会加快,年发生的代数也会随之增多,寿命相对缩短;温度降低,情况则相反。但超过了适温范围,在高温下(40℃以上时),多数昆虫就滞育;低温下(低于5℃时)它们的代谢活动十分缓慢,引起生理功能失调,到0℃左右时,其组织及体液就会结冰,引起死亡。
在自然环境下,进入越冬的蛹或老熟幼虫,其抵抗寒冷能力较强,而一般幼虫抗寒能力就较差。
2:与湿度的关系 水分是昆虫生长发育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湿度就是害虫生存环境的含水量。在害虫的适温范围内,湿度的变化可以影响它的生存、发育和繁殖。它们获得水分的途径,一是从食物中摄取,一是靠生活环境中空气湿度。食用菌害虫的食物含水量变化不大,对其发生、繁衍起作用的是环境湿度。多数食用菌害虫,都在潮湿的条件下大发生。但不论是喜湿还是喜干的害虫,在它最适合的湿度条件下,其产卵量、孵化率、成活率都高;反之,它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就会受影响。所以,湿度直接影响害虫的存活情况、发生量及其危害的程度。
此外,人的活动,也会帮助或限制某些害虫的发生、发展、例如螨类可以通过菌种的调运而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去。因为菌种袋(瓶)内发生螨害时,初期肉眼不易察觉。至于人为的活动控制害虫的例子就更多了,在栽培期间的精心管理、合理调控温湿度,适当的通风透气等,都会降低害虫的发生量,特别是菇蚊类、菇蝇类引起的危害会大大减轻。
【转载请注明来源:易菇论坛;作者:syxdj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