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首发】酝酿很久,想专门写一篇这样的文章,同无数菇农接触交流,积累了一些素材。文章的很多观点不一定正确,纯属我个人的观点。
什么是菇农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作为目前食用菌产业发展主体地位的菇农对自身发展及其产业环境的自觉而深刻的理性审视,根源于敢于承担行业忧患的悲悯情怀,是伴随着产业使命感、责任感的力求超越险境而尚未超越时的主观状态。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脍炙人口的一句话道出了忧患意识的本意,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菇农自身的不断进步,忧患意识的境界逐步提升,中国菇农是最具忧患意识的群体。
菇农忧患意识的具体表现和成因:
首先,菇农极力节约简朴、省吃俭用、精打细算是常态;蘑菇丰收了,就想到来年出现灾害怎么办,市场烂事怎么办,求稳再求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是他们的从业格言。菇农的这种观念蕴含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预则立,不预则废”,“祸福相依”等忧患意识的辩证思维和预警性意义。然而这种忧患明显带有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力感、无奈感,也是对于这个行业缺乏信心的反映。尤其是在食用菌科技水平低下、设备简陋、预防和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的条件下,菇农形成此种境界的忧患意识是必然的。
其次,菇农的守旧惧变的“守成”观念。 菇农对种菇目标很低,比较保守僵化、故步自封、因循守旧,视创新为离经叛道,小富即安、不冒风险、好死不如赖活着成为他们的处世之道,“种菇只要比打工种地强”是他们的基点。事实上菇农从没有停止过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也幻想富贵人的生活,有高楼大厦住着,有车开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忧于舍弃旧的,却难以获得新的,发展迟缓,是忧于创新的代价自身无法承受,是忧于自己看不清这个产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真伪。所以,他们常常在权衡之后选择“守成”,不到活不下去的境地不会“破旧求变”。这种忧患意识从境界而言显然带有浓重的悲情色彩。
剖析上述问题的根源,我调查了无数菇农,他们生产的方式和地域的局限性,割裂了他们同行业的广泛接触,他们很少走出去,很少上网了解外面的世界,常常孤立分散,进而束缚了他们的手脚,限制了菇农生产活动范围,造就了菇农的思想封闭保守。他们交往的“圈子”很小,闭塞了他们的眼界,从而菇农封闭、目光短浅、划地为牢的意识。
菇农的臣民心态是其忧患意识在各方面的表现
毋庸置疑,这个产业最弱势的群体是菇农,上当受骗的吃亏的最多,有人要问,为什么行业败类屡屡让菇农苦不堪言,但为什么他们很少反抗,他们知道这些骗子都有大背景,都有一定的后台,告也告不赢,只好咬碎自己的牙齿往肚子里咽,自认倒霉。其实根源还在与臣民心态。
这些菇农有着顺民、草民的心态,其直观的特征就是“怕官”、“惧讼”,对不合理的事情或是一味盲目遵从,或是“敢怒不敢言”,除非是被逼无奈、无法生存时,他们才会爆发反抗。菇农的臣民心态的背后是连菇农自己都难以表达的忧心——作为坑害自己的行业败类是那么强大,自己的距离是那样遥不可测,触犯他们的后果往往是结果更惨。可见,菇农以臣民心态为表征的忧患意识,其境界也处在较低的层次,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带有强烈的隐忍色彩、自卑色彩、可怜色彩。
近十多年来,我国食用菌发展迅猛,也就是这些弱势菇农的辛勤努力才造就了我国是世界食用菌生产第一大国的地位。我在想,把中国食用菌生产大国转变为食用菌强国之路,关键还在于改变菇农的忧患意识。欣喜的看到当今菇农在一定程度上融于这个大产业中,他们的眼光已经变得长远,他们积极进取,敢闯敢创的处世观已经得到充分体现。现代菇农的忧患意识已经开始有了大视野,其境界的提升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也要看到菇农意识形态更具有相对稳定性。从整体上要进一步提升菇农忧患意识的境界还需要很大的社会成本,对此还应持续努力!参考文献略【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