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经济日报
陆解人:董县长,你们县的食用菌产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你给大家介绍一下。
董正国:平泉食用菌产业近些年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平泉森林覆盖率很高,野生的蘑菇比较多,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本地农民就有采摘蘑菇然后通过供销系统出口的习惯。随着大家对食用菌认识的逐步深入,大家发现其实自己种植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所以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有一些农民开始种植食用菌。由于当时原料、设备、技术都存在着一定问题,行业的发展速度很慢。但是随着其他地区食用菌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我们也开始到别处去学习先进经验。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开始引导着农民种植食用菌,一直发展到现在,十年间,平泉县食用菌产业走出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昔日一家一户小窝棚里的“小打小闹”庭院生产已发展成为园区化、标准化生产,平泉现已成长为“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特色产业集群50强”和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强基地县。
修国军:食用菌已经成为我们平泉的支柱产业了。
董正国:对,目前平泉县食用菌产量已经达到16万吨,每年给农民带来的收入平均在两千元钱左右,占到我们当地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今年我们的规模又进一步扩大了,预计达到18万吨的产量。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40%以上来自于食用菌行业。
陆解人:平泉县原本就有一定的基础,虽然大规模种植起步稍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这和县里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对于发展食用菌这类产业,下力度支持的话,发展将是很快的。
董正国:说到具体的,我们主要采取了这么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引导农民认识食用菌,让大家知道食用菌产业的好处和前景,引导大家从事这个产业。
其次就是为农民种植食用菌提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我们成立了若干个合作社,同时县乡都设有食用菌办公室,形成一个整体网络,由大户带散户,合作社带农民,把食用菌产业发展起来。
陆解人:你们怎样解决资金的问题?
董正国:农民种植食用菌,资金这一块是个难点。怎么让农民有钱去种食用菌?我们的主要做法就是协调以信用社为主的金融机构,给农民放小额贷款。同时政府在贷款方面给予适当的贴息,促使农民能够借钱。但是,从去年以来,我们又把这个政策改了,不再进行贴息,只是对整个的设施进行补贴,因为有的人需要借款,有的人可能不用借款,不用借款他就享受不到这样的支持,所以我们就把政策进行了调整。另外一个就是直接补贴。农民搭建大棚,我们有建棚的补贴;农民建冷库,我们也有补贴,一百平方米以上的我们直接补助四万元钱,农民购置烘干机,我们补贴30%。这些举措一方面缓解了农民在资金上的压力,另一方面表明了我们对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坚决态度。
高树满:对,这一点我的个人感受最深,扶持政策真的是很有力度。
董正国:还有一个重要的措施是,我们为农民提供食用菌的销售渠道,目前,全县已经形成了一个区域内的价格中心。农民种植食用菌以后,不发愁卖不出去。
同时,我们要求龙头企业起到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在市场波动的时候,我们的这些龙头企业都必须对种植户有承诺,保护价收购,保证农民不受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种食用菌就比较踏实了,大家的积极性相对也就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