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农民智斗“吸血鬼”
乡村发明家上了中央电视台,德国鸡场也靠他的发明来灭蚊
温岭市农民发明家施金驰发明灭蚊器的新闻在中央电视台第10套科技教育频道“我爱发明”栏目播出后,电话从全国各地打来,施金驰的手机差点被打爆了,连德国一家农场的电话也打来了。
蹲猪圈“喂”蚊子
施金驰今年44岁,是温岭市革命老区坞根镇沙山村的农民,如今被人誉为“蚊虫克星”。
长在农村的施金驰,从小深受蚊子之苦,当他看到自己大哥家养的猪一头头都被蚊子叮得皮肤起包,不得不在猪栏里挂起了蚊帐时,萌发了要搞一个东西来诱捕蚊子的念头。
能不能用电子产品来诱捕蚊子?一天晚上,当他打开电视机看电视时,发现电视荧光屏上吸引了好多蚊子。对啊,就用荧光灯管诱捕蚊子。
于是,他跑到市场上买来塑料水管做灭蚊器的筒身,用塑料盆做灭蚊器的盖子,又跑到武汉,花了1800多元钱,买来几百根小荧光灯管。
农民搞发明,那个苦只有自己知道。每天晚上,施金驰把自己的产品拿到农民的养猪场去测试,观察蚊子的生活习性以及对灯光的兴趣程度,每个晚上都要蹲好几个小时,下半夜回到家里接着改进。
但是实验总是失败。
清华教授一语点拨
2007年上半年,他通过福建的朋友得知清华大学有一个老教授专门研究“灯光”的,于是他坐了一天一夜的长途汽车跑到北京。
教授说,光线中,紫外线波段的强弱是诱捕蚊子的关键。教授一席话,让这位农民茅塞顿开。
回到温岭后,施金驰终于搞出了使用寿命在3万至5万小时的“光触媒电子灯”,2008年获得了国家专利权。
用这种电子灯将蚊子吸引过来后,施金驰想再利用风扇将蚊子吹进容器里。但夏天蚊子太多,风扇上打下的蚊子把容器的上部都堵住了。怎么办?施金驰苦思冥想,改“吹”为“吸”。将风扇移到灭蚊器容器的底部,将顶部的蚊子吸进来风干。
今年3月,施金驰又再次拿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灭蚊器下吸专利证书了。
夏季的农村经常停电,停电后诱捕进来的几万只蚊子要逃走怎么办。施金驰又为此绞尽脑汁,发明了防逃装置。
被央视邀请上节目
施金驰成功了,他发明的灭蚊器只需1.5W,灭蚊面积每只可达80平方米。新产品不仅对蚊子“杀无赦”,对空气中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的杀菌率更达到了99%。
施金驰发明的新式农用灭蚊器受到养猪场、养牛场、养羊场、养鸡场、养鸽场的欢迎。为了适应家庭、宾馆、酒吧、医院等场所灭蚊,施金驰又发明了家庭式灭蚊器,外包装改成花瓶,安装上空气净化器。一个个全新的产品凭空出世。
2009年6月10日,在金华地区推销灭蚊器的施金驰,突然接到一个从北京打来的陌生电话,邀请他上中央电视台录制《我爱发明》的节目,当天晚上就要赶到北京,来回的飞机票全部报销。原来,央视十套科技教育频道要录制一期农村灭蚊子的节目,上网查到了这位农民灭蚊专家。
德国蚊子也“怕”中国产品
施金驰从央视回来后,杭州食用菌协会打电话给他,说杭州临安一家食用菌生产企业要找他帮忙。原来,以往农户在培植食用菌时,使用农药来杀菌蚊,容易产生食用菌农药超标。看了央视报道后,就想用施金驰的灭蚊器试试。结果买去了几只灭蚊器放在培植食用菌的山洞里一试,效果不是很好。
施金驰得知后,带上材料和工具,连夜赶往临安天目山,住在培植食用菌的山洞里。
施金驰发现,吃食用菌的蚊蝇和普通的蚊子对光波的喜好不一样。回家后,施金驰继续研究,就这样一连上杭州临安4次,终于一次比一次诱捕得多,密度大的地方一分钟可杀死一二百只菌蚊、菌蝇。让农艺师大喜所望。“真是太好用了!倒出来的‘猎物’盛满了一大碗。”
很快,国家知识产权局又发文受理这种“食用菌专用杀虫灯”的实用型发明专利申请。
德国一家农场收看了电视后,也向施金驰采购灭蚊器,在德国的养鸡场挂起这种中国产品,让德国蚊子也知道厉害。
(载《浙江日报》2009年12月10日与浙江日报记者陈洪标老师合作 又载《台州晚报》2009年6月22日《浙江科技报》6月23日《温岭日报》6月15日《台州日报》6月17日)
又载《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