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的药物防治比生态防治重要
药物防治是当今最普遍使用的有效方法。
先民们最早的除虫方法估计是用手捉,历史上面对蝗虫泛滥而又素手无策,就有县官扯皮的公文「蝗虫本是天灾,并非县官无才;既从我县飞去,还请贵县押来。」农药的生产普及才使得灾害得到有效控制成为可能,这里体现的是人类进步的力量。同时,农药过量使用使病菌害虫产生抗药性,人们就研究开发更强杀菌杀虫力更多类别的农药,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整个环境严重污染。
生态防治利用可以改变害虫习性的化学物质作为防治手段。优点是:对昆虫无毒害,不损害天敌;对目标害虫有选择性;对人畜安全;用量低;后效大。缺点是某种诱剂只针对一种害虫效果单一。(生态防治远不止这些,尤其防病方面,高人补充)
基因防治克服了以上方法的不足,并在棉花上广泛应用,相信离食用菌不远,如果没有转基因抗虫棉,棉花生产几乎到了末路,也许你能种棉,农民不能,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制剂给棉花洗澡都防不住棉铃虫。但转基因生物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性尚无定论。
从以上可看出,各种方法都有局限,应该走综合防治的路子。首先搞清楚目标害虫的生理习性,发育周期,根据它们适应的温度,湿度,喜欢的食物,向光性等习性制定不同的策略采取不同的物理化学生态方法。比如,菇蚊菇蝇在适宜温度才能爆发,低温没有,高温也同样受限,在最佳时机采用引诱和主动出击相结合,杀虫杀卵相辅助,生态防治和药物防治相补充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