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平菇、蘑菇及香菇等食用菌栽培中,粘菌侵染培养料,导致菇床不能正常出菇,培养料腐烂变质。室外露地阳畦栽培发生普遍,为害严重。
症状 菇床发生该病后,培养料表面有白色粘菌菌落生成,也有土色或灰色、黑色。表面处于潮湿状,有些种类的粘菌营养体呈粘胶质状,也有在菇床上长出毛发状的长丝,有的形成黑色子实体。
病原 病的病原茵为绒孢菌,其营养体是没有细胞结构变形体,在显微镜下看不到隔膜,形状不规则,当进行繁殖形成子实体时,具有细胞壁且形状固定,产生很多孢子。柄端生长许多葡萄状的孢囊,孢囊圆球形。粘菌孢子圆形,孢子成堆时呈暗褐色、黑色。
发病特点 黏菌生活在有机质丰富、潮湿的环境里。培养料及土壤本身带病菌,病菌孢子可借气流传及雨水传播到菇床,温度22-25℃,空气相对湿度95%-100%,pH值5.5-6.5的环境最适合该菌生长。
防治方法
(1)栽培场地要远离畜棚禽舍,搞好菇床清洁卫生,杜绝粘菌侵害。适时通风透气,保持适当温湿度。
(2)培养料用干料重量的0.2%的25%或50%的多菌灵拌料,并进行高温堆制和2次发酵处理,杀死粘菌。
(3)培养料配制时含水量应该控制在60%左右,防止湿度过高。
(4)阳畦栽培的菇床,一旦发生粘菌,及时揭去覆盖物,暴晒1-2天,待料面干燥后,喷洒代森锌或多菌灵药液。
常用药剂 代森锌、多菌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