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开始变暖了,今年发现规模化投资食用菌的比预期的要多的多,食用菌的这碗饭好吃吗?我就讲述几个案例权当是一个冰块让大家清醒一下吧:国内很大的两家生产白灵菇的工厂化生产企业,在创业的第一年两位老板在涉入食用菌行业以前都是很成功的商业人士,其中一位的个人资产在2000年就接近了1个亿。但是他通过朋友的介绍进入了这个行业:做高端的白灵菇当年投资2000万。起步的定位就是工厂化栽培,请的是某省农科院的专家,应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吧?可惜天不如人愿啊:他不知道当时的国内工厂化生产白灵菇就没有相对成熟的经验,一切全是摸着石头过河,结果是:500万当年就打了水漂。对他来说:那是一种耻辱啊:做其它的很少失败的,可是白灵菇却成了他的滑铁卢。虽然后来历尽风雨终于成功,但是从商业投资的角度上讲:投资和回报是不成正比的。另一位老总当年投资了1500万,场地改造就费尽周折,满怀着美好的远景:也是专家亲自指导:可惜60%左右的感染率让一切都化做了失败。但是不服输的个性让她坚持了下来,最终成功了。但是心中那道深深的伤痕是永远刻在心里了。这2位老总都是我很敬重的实干家。无论是面谈或是电话交流他们都很低调,对行业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看法,因为他们已经成长为了:成熟的“蘑菇人”。天津:一座投资300万元的占地100亩的工厂化白灵菇工厂从建设完工就死亡了:原因:在网上行业内一知名专家为了骗取几万块的菌种款、设计费和差旅费:最后的把戏被老板看穿,这位专家就悄悄走了。我们实地现场考察:冷房设计建设的根本不能满足白灵菇的生长要求。如果继续生产赔的会更多。好在老板很有钱,厂房放在那里就等国家征用补偿了。辽宁:很有名的房地产老板投资:技术和管理人员曾经搞过白灵菇的冷房生产,可惜那时技术是其它专家负责。自己就以为自己干过一年也赚过钱就可以担负起公司的总经理了,结果愿望是好的,公司从设计建造到菌棒外包,每一个环节都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当年投资600万元,只有16万元的毛收入。公司只有速生速灭了。 点评:不了解食用菌行业,食用菌行业是相对于其它行业比较复杂、牵涉的学科比较多的行业,没有一个专业的成熟的技术管理团队、初期就投入大笔资金是非常危险的。国内大型工厂化投资一次性成功的很多是引进日本或韩国的技术和设备。在技术上都是相对保守的。他们的成功是选择了合适的技术服务商,是一揽子管理、技术支持,是一个完善成熟的工厂的整体方案。是团队的成功,而不是请了某一位专家指导成功的结果。而目前国内的部分企业却还在以请某一位知名专家就以为请来了一个财神爷,他一个人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最初的方向就错了,结局一定是错的。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很多食用菌企业投资屡屡失败的主要因素。项目的成功是专业团队的成功,项目的失败是一个人的失败、一个不专业的团队的失败,是必然。(作者西域绿洲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