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首发】要先对想转型的同仁说几句话。目前国内干什么行业都不容易,当然有雄厚背景的例外。至于有些同仁感叹干食用菌这行很难,但总比什么都不干强。
我很不同意有些同仁的贬低菇农的落伍现状,而激励推广所谓的大工厂化,认为菇农模式该淘汰。说到食用菌转型,要向高科技励进,有谁不懂得说,但谈何容易哉?因为我国食用菌产业还不是主要靠科技生存。我们从业者一般的知识水平并不高,也没有多年的科技传统。也就是说我们没有这些条件。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最重要资源是人,学识水平一般低下的人。但千万不要小看这些人。我认为高科技在中国食用菌产业中有得搞,也应该搞,但绝对不是把菇农淘汰出局那种搞法!地球上没有什么资源比人更可贵,而炎黄子孙这个品种,上苍早就照顾着,认为中国菇农多所以命贱的想法是不对的。我说过菇农聪明,吃得苦,学得快。论及科学,菇农不仅聪明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想象力强。黄毅老师感叹:“菇农有很多创造发明,同样也在推动食用菌行业向前向前”。“菇农是真正英雄”,相信绝大多少从业者都有同感。.
想象力是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爱因斯坦这样说过。昔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无疑扼杀了中国食用菌产业的科学发展,但传统归传统,今天归今天,上苍赐予菇农的想象本领没有变。另一方面,我们知道这本领不会因为菇农穷就没有。我自己的双亲皆出自吉林农村的破落户,有些同仁说我想象力丰富,我可没有这种优越性。我们需要的是教育,是机会。不是说每个菇农都可以杀出重围。成功的机会其实不高。纵观中国食用菌界的资源局限,爱莫能助,只是提供自力更生机会的社会成本是零。
转谈食用菌科技产出,从业者的质素当然也要论想象力,但远不及食用菌科学研究那么重要。食用菌科技产出是制造,重点是产品质量的调控。这方面我们菇农真的比较弱。有两点。其一是菇农场地不够清洁。其二,食用菌产品规格需要一致的要求,目前看菇农比不上工厂化那么稳定。可能是生产模式使然,更肯定是教育出了问题。
要在中国食用菌大幅提升产品的科技水平,三个要素不可或缺。其一是从业者的知识水平要大幅提升。工艺方面基本上没有问题,设计也可以,困难在于一般从业者知识不足。需要细节严格、精确的产品,菇农做得不够好。认识很多菇农,很多外地的食用菌优质产品,他们不是不懂得产,而是做不到,或成本要比外地的高。
第二个要点,是中国食用菌产业目前在商标、行业秘密、发明专利等法律上还有好一段路要走。改进了很多,但还有不能漠视的不足之处。思想或知识产权的保障历来困难,就是先进之邦也头痛。是非常复杂的学问。我们不一定要仿效西方的知识产权法律与执行的方法,考虑要点及西方遇到的困难会有助。
第三个要点,是食用菌工厂化科技的上升一般是由他人推上去的。以西方为例,发明专利的注册一定要详细地公开,专利权只十七年。要持久地维护这专利,发明者要不断地继续研究、改进,希望再获其它有关的发明专利,使十七年后自己的原先发明被自己的新发明替代了。然而,原先的发明早就公开了,其它竞争者也会研究,也会改进,有机会得到改进的注册而捷足先登。
长江后浪推前浪永远是食用菌科技发展得好的程序。这就带来为什么我认为在中国食用菌产业要有自己的商标,有自己的发明专利的重要性。这样一来,上头的食用菌科技水平较高的就逼着要发愤图强,否则会被下面的淘汰。强迫转型,淘汰了菇农,中国的食用菌产业是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参考文献略【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