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浙江食用菌2009, 17(4): 33~35”
圆叶杨林地栽培尖顶羊肚菌初报
黄韵婷1 赵 琪1 ,2 李荣春1
(11 云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 昆明 650201 ; 2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 丽江 674100)
通讯作者: 李荣春, 男, 1959 年出生, 教授, 主要从事食用菌育种与栽培研究。Email : rongchunli @1261com。
摘 要 采用圆叶杨菌根苗, 模仿尖顶羊肚菌自然发育规律和生长环境栽培尖顶羊肚菌, 经栽培环境、栽培土壤和栽培季节的选择; 通过对圆叶杨繁育技术、尖顶羊肚菌栽培种制作和圆叶杨接种羊肚菌的试验, 圆叶杨林地栽培尖顶羊肚菌获得成功。以期实现尖顶羊肚菌资源保护与圆叶杨资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圆叶杨; 尖顶羊肚菌; 生态栽培; 技术
尖顶羊肚菌( Morchella conica) 俗称羊雀菌、包谷菌。子实体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 肉质脆嫩,风味独特, 是食(药) 用菌中的珍品之一。中医以羊肚菌子实体入药, 其性平, 味甘寒, 无毒, 具有益肠胃、消化助食、化痰理气、补肾、壮阳、补脑、提神之功能。[1 ] 尖顶羊肚菌是我国分布最多的羊肚菌品种之一, 它对气候、生态、环境等条件要求严格, 一般只能在每年春末夏初生长, 且出菇期短, 产量极其有限, 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为尖顶羊肚菌资源的持续利用, 笔者采用圆叶杨林地仿生栽培尖顶羊肚菌, 初获成功, 现报道如下。
1 栽培环境和季节
1.1 栽培环境 影响尖顶羊肚菌和圆叶杨生长的最主要气候因子是三基点温度和降雨量。因此, 对于一个特定地区而言, 在选择立地时, 应着重考虑尖顶羊肚菌和圆叶杨三基点温度和降雨量两个气候因子。在南方, 最低有效地面温度时间越长、降雨量越大的地方, 对尖顶羊肚菌和圆叶杨的生长越有利。 1.2 栽培土壤 尖顶羊肚菌和圆叶杨既对水分的需求较大, 又要求具备一定的通气条件。只有足够的降雨量和便利的水利设施, 才能满足尖顶羊肚菌和圆叶杨生长发育的需要, 宜在年降雨量1 000 毫米以上, 并有便利的灌溉设施的地方栽培。尖顶羊肚菌和圆叶杨虽需大量水分, 但在其生长季节, 土壤不能积水, 若土壤积水超过2 小时, 尖顶羊肚菌将会窒息, 停止生长乃至死亡。因此, 在选择营造圆叶杨人工林的土壤时, 既要保证圆叶杨所需的水分条件, 又不能水分过量而导致积水。一般来说,圆叶杨人工林要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大于0.2 % ,速效氮大于20 毫克/ 千克, 速效磷含量大于0.3 毫克/ 千克, 速效钾含量大于10 毫克/ 千克。土壤以砂壤土最佳, 轻壤土和中壤土次之; 土层厚度大于0.8 米, pH 值6.5~8.5。
1.3 栽培季节 西南地区栽培季节为2 月至次年5月中旬, 其中2 月至3 月中旬为圆叶杨扦插育苗期, 4 月至6 月为尖顶羊肚菌菌种制作期和圆叶杨生根期, 7~9 月为移栽期, 10 月~次年5 月中旬为林地管理期。
2 栽培与管理
2.1 圆叶杨繁育技术
(1) 选地、整地。在冬季气温低于0 ℃, 远离道路、牧场等易受人员、畜禽干扰的场所, 选择弱碱性砂壤土, 前茬为豆科或禾本科作物, 轮闲或生荒地更为适合, 可以有一定坡度, 以便排水, 但坡度不宜超过15 度, 以免雨水冲刷。整地在头一年的深秋季节进行, 深翻, 烧去杂草、树根, 增加土壤磷、钾含量。种植前一个月, 结合整地, 每亩施入1 000~1 500 千克腐殖土, 并按株距30 厘米挖一口40 ×40 ×40 (厘米) 的圆叶杨树种植塘备用。
(2) 插穗选择。用于营造圆叶杨人工林的繁殖
材料主要有1 年生整株苗、1 年生截干苗、2 根1干苗和3 根2 干苗等, 其中以未发芽的上年生、芽苞壮硕、无病虫害、最大直径不超过2 厘米的嫩枝为最佳。
(3) 插穗处理。圆叶杨人工苗繁育方法, 应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采用不同方法。在水分条件好的地方, 可以在春季使用2 根1 干苗或3根2 干苗繁育造林。水分条件不好或干旱的地方,可选用2 年或3 年生母根造林。具体方法为: 先把圆叶杨树枝截成15~20 厘米的插穗, 每穗2~3芽。按树枝自然生长方向, 上端截成与树枝垂直的平口, 下端截成斜口, 两端的截面均要求平整、无裂口。然后再将插穗置于浓度为500 毫克P千克的生根粉溶液中过夜, 待栽。(4) 扦插与管理。将圆叶杨插穗按株距5 厘米、行距15 厘米进行扦插, 插穗下端插入8~10厘米的土层中, 每4~6 行留一条宽约60 厘米的管理通道。完善的水肥管理是扦插苗成活的保证。扦插当天浇足水分, 之后至少一个月的时间内, 每天早晚浇水, 以保持土壤较高的湿度。浇水量应控制在浇水后土壤潮湿但不积水的程度。
2.2 尖顶羊肚菌栽培种制作 栽培料配方有两种:①阔叶木屑100 千克, 麸皮10~20 千克, 过磷酸钙0.6 千克, 蔗糖1.2 千克, 生石灰1 千克, 石膏1 千克, 料水比为1∶1.2~1.8 ; ②玉米芯100 千克,生石灰1 千克, 石膏1 千克, 料水比为1∶1.2~1.8。制作过程中料要搅拌均匀, 灭菌前pH 值控制在8 左右。用17 ×33 (厘米) 的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 每袋装干料500~600 克, 拌料前一天将磷肥砸碎过筛, 用水溶化, 第二天取其上清液, 石膏、石灰先与麸皮或米糠混匀后再加入主料中。土可撒在水中与磷肥水上清液混合加入料中。边加水边拌匀, 加水量按料水比1∶1.3。料拌匀后装袋、灭菌。常压灭菌6~8 小时, 高压115 千克/ 立方米1 小时, 再将纯化后的菌种分别接种于经高压灭菌的表面覆盖一层约1 厘米火土(指在烧制过程中加入土壤烧成的草土灰) 的木屑培养基上,置于18~22 ℃的培养室中避光培养发菌至长满全袋, 菌核长至占栽培料表面80 %时待用。
213 圆叶杨接种羊肚菌菌种 当扦插苗的根生长至3~5 厘米时, 就可以将羊肚菌菌种接种到扦插苗的根部。选取生长态势良好的苗木, 剪去根尖,再将扦插苗的根部浸入羊肚菌的液体菌种中3~5天, 待种。
214 移栽 将接种了羊肚菌菌种的菌根苗按株距30~40 厘米, 行距0.8~1.0 米, 移栽到准备种植羊肚菌的场地内。方法为: 将生根后的圆叶杨树苗直立于塘中央, 一手扶直苗, 一手回填土, 回填的土要细碎无杂物; 回填土至塘深一半或三分之二时, 在距苗5 厘米的周围加入少量草木灰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再埋入尖顶羊肚菌栽培种, 继续回填土至平整。然后浇足“定根水”。
215 林地与林木管理 种植圆叶杨1 个月内用液体菌种于根部补浇2 次和除草1 次, 以保持土壤湿度和防止杂草滋生。
216 出菇管理 一般菌根苗移栽后第3 年的3 月中旬便会逐渐出现羊肚菌子实体, 出菇初期子实体非常幼小, 且由于其颜色形状与小土块、小石块类似, 非常容易被进入场地的人员踩伤、踏死。所以这一时期必须加强林地管理。尖顶羊肚菌是低温型食用菌, 出菇温度必须控制在10~20 ℃, 土壤含水量控制在60 %~ 75 % ,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 %~90 %。同时要做好浇水工作, 出菇后的浇水一定要选择早晚气温较低的时候进行; 气温较高时浇水, 会令地表温度骤降, 引发已出菇的羊肚菌子实体腐坏, 俗称“烧菌”, 造成损失。适时采收是圆叶杨林地栽培尖顶羊肚菌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之一。采收过早产量低, 过迟尖顶羊肚菌变褐, 组织变老子囊果变色, 失去商品价值。尖顶羊肚菌子囊果的成熟以菌柄变淡黄色或初变褐为标志, 但是在日常的生产中我们采收的子囊果要以八分成熟为宜。此时采收的子囊果整齐, 棱纹较宽, 边缘较厚, 口感好, 味道鲜美, 外形美观, 便于储存运输, 保质期长。从幼菇到采收期需7~12天。采收时用左手三个指头轻轻握住菌柄, 右手用竹片等非金属物轻轻撬起子囊果。采收后的尖顶羊肚菌要先将粘附在菇体上的杂质去除干净, 再按照不同等级分别存放。采菇用的篮子周边和底部应放柔软物, 以免擦伤菇体表面。每篮放菇数量不宜太
多, 以防压伤菇体。清除下来的泥脚、杂质可以集中后再撒入种植场地内。
采摘后的子实体, 若直接出售鲜品, 可将保留泥脚的菌体置于箩筐等透气的器具内保存; 若出售干品, 则应用竹片、木片等去除泥脚, 置于阳光下晒干、保存; 若有条件, 还可以用塑料袋等密封后放在冰柜中冷冻一天以上, 以延长保存时间。
217 病虫害防治 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可使用物理防治法, 如悬挂黄板、黑光灯等。在出菇期间, 杜绝使用化学农药。
3 结果与讨论
采用林下种植尖顶羊肚菌的方法可以在原本不产或少产尖顶羊肚菌的地区生产出这种使用价值和商品价格均较高的珍稀食(药) 用菌, 同时可以繁育圆叶杨林, 绿化荒山, 改善产地的生态环境, 预防水土流失, 增加空气含氧量。目前, 虽然这种方法所得的羊肚菌产量与农田模式[2 ] 相比显得较少, 但农田模式需要砍伐大量的十年以上的野生圆叶杨, 种植地当地无法长时间负担这样的资源消耗与生态破坏。因此, 这种方法是一种可持续的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种植方法, 很有前途, 值得大面积推广。
参考文献
[1 ] 徐永强, 张明生, 张丽霞1 羊肚菌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及其栽培技术[J ] 1 种子, 2006 , 25 (7) : 97~99.
[2 ] 赵 琪, 徐中志, 杨祝良, 等1 羊肚菌仿生栽培关键技术研究[J ] 1 菌物学报, 2007 , 26 (增刊) : 360~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