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食用菌事业上的3年经历 fficeffice" />
时间倒回到3年前,在大城市工作生活多年的我,可能因为太安逸或着是内心一直有种创业的梦想冲动,在仲夏我开始考虑选择一个行业作为将来投资创业的方向。原来试水过商业没有成功,工业太难找好项目,目光聚焦到了农业。上阿里等农业创业栏目了解信息,后觉得农业为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但现在许多人都不愿意做这行情愿不远千里,他乡打工。而城市里的人却非常乐意农家乐,吃土菜体验农村生活,亲近大自然。反差之大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人的生活环境的差异导致人的追求方向的改变。同时也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把最自然最原始的东西给到最现代最繁华的大都市来肯定有需求。农业----人弃我取吧。方向定了从哪个方面入手呢?养殖业?种植业?今秋十月驱车安徽宿松考察水产,但觉得人生地不熟,风险大于机会而果断放弃,又12月听说湖北远安那边香菇种植非常有规模,又经熟人介绍前去考察。当地政府正准备扶持发展绿色种植经济着重发展茶树菇品种,并对50万袋的种植规模的基地予以招标,对达标中标基地给予生产补助和奖励。将消息与家人商议后毅然决定收购当地一家种植基地并与当地人合作共同发展的投资思路。这样决定是考虑到一、在当地直接接手一家种菇基地比白手起家要快捷方便的多,节约时间成本。二、与被收购人合作共同发展,减低了初入这一行的经验风险和技术风险。三、合作总比竞争好,少了一个对手多了一个帮事的朋友。而且围绕竞标的工作还需要熟手策划,跑关系等等。自认为这个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现在回顾一下当时的决策也会是这样。然往往是正在自鸣得意时危机和错误将接踵而制。下面简单的介绍后来的经过,请各位朋友帮着分析下原因。为感!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定人,谁长期在基地驻扎全面负责基地的日常经营管理事项。考虑到家兄长期闲职在家,他也愿意驻扎基地想从这个项目上重振信心,并也投入很多精力来分析和推动基地之事。选择他当初看起来也很正确。他有时间、有精力、有眼光,非常聪明。虽然在农业项目上缺少技术与经验,但想与当地合伙人一起就能相互弥补。而接下来的基地收购谈判中出现了新问题。我们测算全盘收购基地价值与实际真实价值有出入,而且这个出入是可以明显看到的,但合伙人因其它变故要价不让,而竞标时间又是非常紧了,我们匆忙之间退让接受所有条件,因收购的事定下来才能考虑竞标的事,而竞标是大事!与合伙人达成一致完成收购后组织投标书向县里申报,由于合伙人在当地种植茶树菇较早,曾经中央电视台农业专栏节目还报道过,以及疏通了一些上层关系我们基地被选中为茶树菇示范基地。在达到示范基地要求下县、村两级都将给予较大补助,这为我们准备下一步大干一场奠定了基础和保障。
我们的基地里开始搭棚建设,原来只有一个棚,现在按要求要增加到十个,而在搭棚选材用料和搭棚费用上,家兄与合伙人出现了矛盾。同时正值冬季,原先基地里合伙人留下来的接种好的菌袋虽然在出菇,但出菇量非常少,采取给菇棚加温的方式也好不了哪里去,而木材消耗很大。当初基地收购中所隐藏的价值出入便暴露出来,前期的矛盾欲难弥合,合伙人只能退出,对于我们来说风险突然也加大了。毕竟家兄没有从事过农业,更没有接触过食用菌,现在整个基地没有很懂技术的人,只有一两个熟手谈不上技术,而茶树菇在这边也是刚刚推广的项目,当地因靠近山区长期种植香菇以成习惯,菇农对改种其它品项的积极性都不高,而且又没有成熟技术帮助,市场情况也难以判断,所以种的人少懂的人更少。怎么办?示范基地的标准是一年内完成十个标准大棚和50万袋茶树菇规模。这光菌袋的直接投入成本将是几十万。如果产量有保障肯定能当年投资当年赢利,但这个产量如何来保障,万一感染了损失将是巨大的,是装这么多袋还是放弃,家兄也冷静分析目前的困难没有冲动盲上,加上春节将至影响了搭棚的进度,也为我们留出时间来仔细考虑。春节大家团聚时商议了这个问题,并同意家兄的意见,1.棚继续搭完成搭棚数量,但棚的材料费用尽量控制在政府补助的标准范围内,不超支,不赢余。2.菌袋在节后先小批量试装,在夏季前停,期间摸索经验,控制总量,秋季后再开始大规模的装袋持续到年底的检查。随后的搭棚按进度完成,但小规模的装袋试产出现了意料中的问题,正值暖春感染率高烧袋和虫染现象严重出菇率低。夏天过后一直找不到解决的好办法,虽然也请教了些人但也不敢贸然大规模装,一直等到进入深秋后才重新装袋,稍稍控制了一些问题,装袋量和成活量有了好的进展,但到了出菇期家兄又开始忙着找市场销路了,光靠当地和临近的市场以不能解决销路问题了,新鲜茶数菇就是这点麻烦,少时不够运费,多时局部市场容量接受不了。好容易熬到了年底的检查,通过上下打点居然评审合格,政府给了十多万的补助。经过核算算上政府的补贴第一年没亏多少。
是好的开端吗?!静下心来思考感觉更多的是一种不安。鲜菇销售是我们遇到的最紧迫的问题,没有产量就没有规模,有了产量市场又要去开发,而鲜菇的产量又不可能象工业品生产每天数量都能够调控,有时多有时少,存放时间有限。而规模又受制于技术、生产环境的约束。这样就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为没有技术保障所以不敢上规模,由于没有上规模就不可能扩充市场渠道,没有稳定的市场渠道哪里会产生市场效益呢!这个问题困绕着我们,并且当地另外几家茶树菇示范基地也没有形成规模化,总有没解决的问题,相信跟我们一样,还是技术与市场。当地形成规模化的依然是成熟品种香菇。家兄考察了当地的几个贩香菇大户,了解到贩菇的老板每年挣的钱远远超过了种菇的农户,利润都被他们拿去了大头,建议在没有技术支撑的前提下第二年的精力由种植转为经销上。争取建冷库自己收香菇自己找渠道销。期间找到一家山东的团购客户,要的是干菇丝,因为对方是家出口型的公司,对物料的采购要求也比较严格,而我们将收来的香菇经烘干后难以完成均衡的切丝要求,到处打听相关切丝设备,而香菇品种上好象还是与福建那边出的香菇,在味道上有区别,迟迟无法得到客户的认可,后客户也失去了信心而不了了之,所投入的大量试验成本也无法收回。基地的出菇也越来越少,收菇贩菇的计划也一点点被消磨。期间也想找人合伙,但在当地缺少这样的人。然到了去年,家兄经熟人介绍经营浙江某公司的一种食用菌培育料,并买断了当地的专利生产权,在当地向菇农和经销商推广这种培育料,策底转型由基地种菇变成了原料经营商。
菇棚已看不到生机,基地也静悄悄的,好象一切恢复到原始的平静。我们的基地曾是一所废弃的小学,每间教室里都依然有着黑板墙,院内依稀可以看到升旗的旗柱。而基地的旁边就是新建的村委办公楼,每天都定时播报新闻,有时也会播发音乐。当暮色升起时,炊烟寥寥,一片祥和安静的田园景色。我很少去基地,但我可以看到它是我曾经梦想开始的地方,3年后梦醒了,开始思索如何去挽救这个梦,如何去实现心理的梦!
当你看到了我这里非常感谢,我是一个新手,再此请高手给我指点。同时我们的基地也希望有能力、有志向的朋友加入进来。只要你有真本事、真技术、真经验希望合作的,条件都可以与我谈。我的QQ30580176 13986056661。真心想在论坛里结识这样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