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首发】2009年前段时间,食用菌行业风调雨顺,甚至出现了全线飘红的喜人景象,刺激了食用菌种植量的扩大,仿佛一夜之间冒出了许许多多的大大小小食用菌企业。但进入2010年,很多从业者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由于盲目扩张,使得菇价一落千丈,跌到了历史的最低点,有的辛苦数月却根本收不回成本。与其赔钱卖菇,还不如让它烂在棚里——不得已,很多菇农只能含泪看着一片片的蘑菇“暴尸菇棚”。
很多菌政官员得到的解释也颇为“市场经济”,“原因和去年菇价高有关系,去年价高,种菇效益还可以,于是今年增加了种植数量。”他们还提醒菇农:种菇不应盲目。
其实,食用菌产品“增产不增收”的“丰收悖论”在行业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吉林省食用菌主产区,曾经出现了大量灵芝困在库房里几年的悲剧,其他地区的情况可想而知。就在几个月前,黑木耳也遭遇了与灵芝同样的命运,“丰”了却没有“收”。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诚然,种菇不应盲目,有道是:市场经济有风险,农民种菇须谨慎。这话说起来轻松惬意、高瞻远瞩,但菇农朋友要达到这要求却难上加难。我国农村的信息渠道还非常闭塞,菇农的知识水平还相对偏低。在选择种植品种时,菇农朋友或许能做到谨慎,但远未达到“合理配置、把脉市场”的程度。即使菇农悟透了不能一窝蜂种植某一品种的真理,但受制于信息成本的高昂,仍难做到“不盲目”——总不能指望菇农拎着手提电脑,去做种植前期的市场调研吧。
那么,谁应该担负起帮助菇农进行市场调研和指导种植的职责呢?各地的菌政官员大力提倡发展食用菌产业,狂吹这是什么朝阳工程,说什么要“想想富种蘑菇”之类的话题太多太多了,各地的食用菌协会名义是以协调种菇,又做了些什么?看着辛苦劳作的菇农朋友伤心欲绝。这些官员在“菇烂了”之后才冠冕堂皇地说什么不要盲目,于事何补?何不在种植之前,相关部门就组织力量对市场形势进行判断,对菇农进行必要的指导,防“增产不增收”于未然呢?
菌政部门的职能不仅在于管理,更在于服务。然而,目前有些菌政部门的服务意识却仍停留在口号上。前几年,吉林省某市香菇大丰收,但菇农却陷入了卖菇难的尴尬境地,这才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政府官员倡议多吃香菇帮助菇农,甚至亲自闯市场喝卖香菇……这些举动被媒体称为“爱心行动”。这在一定程度表明了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但这种服务显然流于形式,难以解决农村盲目生产的根本问题,对菇农的帮助杯水车薪,甚至有作秀之嫌。政府享有天然的资源信息优势,理应具有强大的市场调研和调配能力,也毫无疑问担负着对菇农进行生产指导的职责。与其做事后诸葛亮,还不如事先把指导工作做到家,那才是爱民之心的真正体现。这种现象,真不知道是当地政府的勤政爱民,还是懒政失职?
食用菌发展问题的关键就是提高菇农的效益水平,达到种菇富裕的目的,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口号提出也有几年了,这口号的内涵决不是号召帮菇农多种点菇,也不是对食用菌产品的滞销作无用的惋惜和空洞的理论教化,而在于多做实事。如今,还种不种食用菌,种什么品种的食用菌,种植量多大,考验的不是菇农的眼光,而是菌政官员的智慧。参考文献略【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