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科研人员、食用菌爱好者把目光瞄准了各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著名野生食用菌,如正红菇Russula vinosa、青头菌Russula virescens、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橙盖鹅膏Amanita caesarea、鸡 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牛肝菌Boletus edulis、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m、黑络丸Rhizopogon piceus、中国块菌Tuber sinense、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等,希望早日实现这些食用菌的商业化栽培。这种愿望是美好的,但由于这些食用菌多数是菌根菌,驯化难度很大,人类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不懈努力至今仍未实现。
怎样尽快选育出既受市场欢迎的、又可进行商业化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新品种?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科技人员在长期的大型真菌资源野外考察工作中发现,大自然是最好的育种专家,除了以上这些难以驯化的野生食用菌外,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相对容易驯化的野生食用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本文第一作者将从野外驯化选育的一些优秀的食用菌新品种称为“珍稀食用菌”,其意思是“珍贵、稀有的美味食用菌”,以区别于以上那些常见的食用菌,并向全国各地推广。这些新品种一经推出,就深受市场欢迎,前来本所购买菌种的菇农越来越多。
1994年,本文第一作者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的全国第五届食用菌会议上提出了“加速发展我国的珍稀食用菌”的倡议。很快,全国各地就出现了一股研究与开发珍稀食用菌的热潮。现在,全国基本上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有一定规模的珍稀食用菌栽培面积。
根据本所多年的推广经验,我们认为,珍稀食用菌是新产品,市场从认识到接受某一种珍稀食用菌有一个过程,因此建议各地在开发珍稀食用菌之时,要充分调查国内外市场和当地市场和消费习惯,不要盲目发展。必须充分合理的按当地的气候条件来合理地调配品种,不要盲目的发展“反季节栽培”或“大规模的冷库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