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存在问题
白灵菇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菇类,从目前看来,白灵菇的发展现状还是不尽人意,表现为:生产成本逐年大幅度增加,栽培技术不够成熟,工艺复杂,菌丝分化成蕾对温度要求严格,栽培不出菇,造成损失的也不少。至今尚未有简化白灵菇季节性栽培技术。
白灵菇生产周期相当长,长满包需要40天左右,但还要有60天左右的后熟阶段,时间越长,那么出菇质量也就越好。北方冬季市场价格低迷,其他季节优质白灵菇价格相对还是比较高。只要质量好,在上海、北京、广州大城市还是有相当市场的(每公斤20—36元)。问题在于目前各地栽培情况来看,白灵菇栽培包出蕾的比例还是相对比较低,即使出蕾了,但能够顺利发育一级商品菇的比例更少;此外,有时还会受到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生产投入资金占用时间长,总的看来经济效益并不是很理想。因此,如何提高出蕾数,提高一级菇比例是当务之急。
(二)解决思路
要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投入和产出比率可以从减少填料重量来考虑。目前大部分白灵菇生产是套用平菇和杏鲍菇疏蕾生产模式,每包填料湿重1100克,生产上采用覆土方式出菇,常常重量达到0。5KG以上,市场接受不了。是否能够改成小包栽培?使用(15×33×0.0053CM)低压聚乙烯包,满包时间就缩短了,还不容易发生烧菌现象;栽培包体积减少,灭菌相对也容易透彻,也不容易产生“吐黄水”现象。每包装湿料600克左右,单朵菇重控制在150-180克左右比较好。
市场对白灵菇质量要求相当苛刻,一定要求外观十分园整,短柄,从作者自身栽培经验来看,进行反季节栽培中最主要的核心问题在于电费成本和质量之间的矛盾。白灵还能够菇菇盖展开需要低二氧化碳浓度,还需要温差刺激,就必须降低库容量,来节省电费,同时减少菇包的抽湿。反过来,又增加出菇库的间数。出菇过程光照不可缺少,才能够满足原产地日照时间长的习性。 最近美国施尔丰公司从改变生产工艺入手,仅需要35天就能够达到生理成熟,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引用转载请注明《福建老菇农》发表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