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首发】时值春节,回老家农村一趟,接触了很多农村青年,大多农村青年因为种菇收益低,不愿意从业种菇。很多种菇者放弃了种菇行业,看到那些闲置的灭菌锅、周转框,笔者不禁对未来农村菇业的发展前景堪忧。
尽管推进农村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进程是食用菌行业的战略需求,让更多的农民洗尽腿上的泥巴进入菇棚变成菇农是中国食用菌腾飞之路。但是,“大多农村青年因为种菇收益低,不愿意从业种菇”的这种现象,应该说,还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是一个让人忧心的现实!它警示我们:中国的食用菌产业到了必须进行重大变革的时候了。
是的,中国食用菌产业这些年的发展是举世瞩目的。特别是食用菌产业是农产业领域唯一主宰全球的产业。我国依靠多年的努力,使中国食用菌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着实让人感到非常骄傲。
但是,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随着种菇成本的增高,劳动力价格的飞涨,市场的极不稳定性,行业秩序的混乱等诸多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还有弱化的趋势。伴随着日益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的是农村日益边缘化。许多村子成了“空壳村”或“瘪壳村”。而食用菌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比较效益差距也越来越大,让菇农失去了种菇的热情。相对于农业种田,国家还出台了包括免去农业税、实行种子补贴、粮食补贴等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是,食用菌却没有这方面的优惠。自然让种菇者心里失去平衡。况且单纯的种菇掌握不好技术和市场行情仍然不能致富,一遇天灾人祸还会是一贫如洗。导致菇农远离种菇才能致富的现象是愈演愈烈。
我的老家交通还算可以,离吉林市仅仅30公里。即使小镇,这几年兴起的石材厂、木板厂也很多。许多农民纷纷放下锄头,许多菇农放弃菇棚涌向城市。有的凭力气挣钱、有的凭技术揽活,各种急、难、险、脏、苦、累的活他们都干。是付出最多 ,得到最少的群体。笔者的老家原是一个1000多人的村子,现在留在家中的不足200人,除了几个学生外,连出殡都找不到人。 许多农民用打工挣来的钱修起漂亮的砖瓦房,开上了小车。但是,除了春节或是清明回家打开一下,其他时间很少在家。客观上说,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但是,现实中进城打工的农民(包括菇农)也有许多不得已的情形。
常言道:“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父母在,不远游。”爱家、恋家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那么,为什么农民却愿意抛妻别子、告别爹娘,漂泊在城市下苦力、干脏话;愿意在街头餐风宿露、苦熬苦撑?说穿了,种菇也好、种田也好,不仅又苦又累而且效益实在太低。笔者一位朋友这几年种了几年菇,也算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菇大户了。种菇时忙不过来,打电话请儿女回来帮忙,没有一个孩子回来。不仅不回来帮忙,还总是要求他放弃种菇。这让朋友十分苦恼。雇人吧,钱出少了还没人干,甚至出多了也没人干。去年种植的黑木耳因采摘不及时出现了很多烂耳。辛辛苦苦劳累一年,又碰上市场的低潮。收入也不高,一遇重大变故,就捉襟见肘。他告诉笔者,自己种菇,是看起来热闹,其实没有什么效益。一方面,木屑等原材料拼命涨价;另一方面,菇又卖不上价;人工费还高的惊人。他直对我摇头,种菇难啊!!!
农村有句俗话:“打我也来,骂我也来,吃了亏就不来。”所以大多农村青年之所以不愿意种菇,关键就是因为种菇收益低。所以,他们宁肯蜗居在城市里四面透风的工棚中,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也不愿在家从事种菇。
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大国,每天消耗多少食用菌?在食用菌工厂化、规模化还没有彻底实现之前,菇农始终应该是食用菌生产的主力军。如果中国的菇农都不种菇,中国的食用菌供应会如何?这个产业肯定会萎缩。中国也就无异于把食用菌生产大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外国,中国食用菌这么多年取得的成果、这么多年来积累的财富就有可能毁于一旦。
菇农是是食用菌产业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菇农都不愿意种菇,那么,城市化再好,也会是空中楼阁,因此,无论是从强菌富民还是从食用菌行业长远发展来说,都应该让菇农能够从菇棚中淘到金矿,让菇农能够依靠种菇走上富路。这就要求菌政部门必须继续调整政策,加大对食用菌产业、菇农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村种菇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减轻菇农的劳动强度。同时规范食用菌行业,降低菇农种菇成本。让菇农热爱种菇,精心侍弄蘑菇,依靠种菇发家致富。那样,我们整个产业发展才会步子更稳!参考文献略(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