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首发】今年冬季好寒冷,我偶到农贸市场。一位穿着破旧的棉衣的菇农,跺者脚,用嘴中的热气呵着冻的发紫的双手,用嘶哑的嗓音叫卖着平菇。我走向前去,咨询菇农为什么不去蔬菜批发市场批发。这位菇农很无奈说:“现在天冷,菇出的少,到批发市场这个税那个税受不了,再说在农贸市场卖,每斤可多卖5角钱,一天就可多卖几十元,多攒点钱好供孩子上学啊!”我真的感觉这位菇农好不容易。
接触了很多很多菇农,总有一种悲怅的情怀不能释然。忘不了一个正在菇棚里管理蘑菇的菇农,裹着一件透湿破旧的洒满泥浆的外衣,弯着腰、他抬起皱紧的眉头、用一种木然的眼神在匆匆的浇者水,水溅满了全身,那个眼神是那种饱受着命运的压负的眼神,无奈、劳苦……
这实际上是整整一代菇农的缩影。单一模样化!
还记得一位食用菌学者曾说过“我们这个行业真正的苦难在菇农中,真正的快乐在苦难中。”这是这位学者在观照过往并不如烟的农村种菇群经历后的体验。农村菇农的苦难已沉淀成为一种对苦难的审美,菇农的经历已经沉淀成为青春期的如歌行板。但我认为这是苦涩的。
有人说菇农盲干,说他们别看没多想,想也没想明白就敢干。我感觉这是对菇农的误解。还真的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城里的食用菌科研人员离农村其实已经很远,他们纵有一颗“人文关怀”的心,其实并不懂菇农,也不会理解菇农。他们对菇农的关怀或悲悯其实是一种远距离的审美式的关怀。
现今城市中食用菌科研人员对菇农的所谓关怀不也就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吗?虽然我们在关注菇农问题,但我们关注的眼光不知不觉就蜕变成为了这种远离真实苦难处境的“审美”眼光。
时代在变,食用菌产业在发展,但菇农的苦难似乎永远未变;随着食用菌工厂化进程的日盛,也许有人在乐观地欢呼,支撑中国食用菌产业的这双菇农的粗糙大脚可以洗脚上岸了!我们对农村菇业的凋敝衰败可以置若罔闻,认为这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还可以忽视农村菇农严重缺乏的技术、市场等等问题。因为没有菇农我们可以照样吃上蘑菇了。上述诸如此类的问题就都不是很重要了。
这一种悲哀是一种漠然的悲哀,这一种苦难是一种木然的苦难。现在,食用菌工厂化正在并将继续吞噬着菇农那份有限的希望,一个失去信心的菇农还能有什么?
中国食用菌发展的最大的问题是菇农的问题,最敏感的问题也是菇农问题!
我每次到种菇群,接触形形色色的菇农。就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故乡》:“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