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10-23 18:53:19
|显示全部楼层
平菇尖眼菌蚊怎么防治
来源:中国食用菌信息网 作者:中国农特产品信息网
核心提示:平菇瘿蚊又名瘿蝇、菇蚊、小红虫、红蛆等,是严重危害平菇菌丝和子实体的害虫,属节肢动物门双翅目,常见的种类有嗜菇瘿蚊、施氏嗜菌蚊和异足瘿蚊。
平菇瘿蚊又名瘿蝇、菇蚊、小红虫、红蛆等,是严重危害平菇菌丝和子实体的害虫,属节肢动物门双翅目,常见的种类有嗜菇瘿蚊、施氏嗜菌蚊和异足瘿蚊。瘿蚊繁殖能力极强,除正常的两性生殖(即卵生)之外,菌床不常见的幼虫大多是经幼体生殖(又叫童体生殖)繁殖而来。幼体生殖似同胎生,即直接由成熟幼虫体内孕育出次代幼虫。这种特殊的繁殖方式,在没有成虫交尾产卵繁殖的情况下,可使幼虫数量在短期内成倍递增,是菌床生殖幼虫突然暴发危害的重要原因。通常1条成熟幼虫可胎生7-28条子幼虫,子幼虫较卵生幼虫大,经10d左右生长发育,又能孕育一代,虫口密度高的菌床,每平方米可达450万条。瘿蚊抵抗不良环境能力强,能耐低温和较高的温度,不怕水湿。在8-37℃,菌床含水量为70%-80%,食料充足的条件下,其幼体生殖可连续进行。当温度高于37℃或低于7℃,或菌床含水量降至64%以下,幼虫繁殖受阻。菌床干燥时,小幼虫多数停食后死亡,成熟幼虫则弹跳转移,部分化蛹经羽化为成虫后再迁飞活动,另一部分则以体眠状态藏匿在土缝中或废弃的培养料内,以抵御干旱和缺食,其生存期可达9个月,待环境条件适宜时,能再度恢复虫体,繁殖危害。幼虫不耐高温,50℃时便死亡。
尖眼菌蚊的控制措施:
1.瘿蚊在菌床上的繁殖方式主要是幼体生殖,除了要控制住成虫产卵外(如纱门纱窗阻隔成虫或灯光诱杀成虫等),关键是要阻挡瘿蚊多种虫态(如卵、蛹、幼虫及其休眠体)的初侵入途径。如栽培前1-2d,室内菇房和露地菇棚都必须严格密闭熏蒸除虫,使用的培养料和覆土材料都应进行高温处理或药物处理等,否则,即使在没有成虫发生的情况下,菌床上仍会出现幼虫危害。
2.栽培前,培养料要暴晒1d~2d(天),培养料发酵要彻底,并用2.5%溴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或1O%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O%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喷雾拌料,以杀死培养料中的害虫。
3.防止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接种后菌袋堆码不宜超过3层,并经常检查翻动。棚内适当干燥,空气相对湿度以不超过70%为宜,并经常通风降温,防止害虫孳生。提倡熟料栽培,熟料栽培虽提高了栽培成本,但成功率高,虫害轻,产量高。
4.发菌期发生瘿蚊用甲醛、敌敌畏1∶1混合液10ml/立方米或9g/立方米磷化铝进行密闭熏蒸;
5.棚内可用磷化铝熏蒸灭虫,用药量为每平方米10g(克),熏蒸72h~96h(小时),然后打开门窗通风10h(小时)以上,待散尽毒气方可入内;也可用8O%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或1O%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等喷雾杀虫;也可用3W黑光灯诱杀。
6.冷冻干燥法防治幼虫冬季温度较低,发生瘿蚊的菌棒夜间移至棚外或揭开棚膜,在-5℃时,瘿蚊幼虫的死亡率达100%;-4℃时,幼虫的死亡率96.6%;-3℃时,幼虫的死亡率91.6%,效果极其显著。非冬季在瘿蚊幼虫为害处撒石灰粉,24小时后未发现活体幼虫,防效100%,原因是石灰不仅有较强的吸水性,还有碱性和腐蚀性;实验结果表明:瘿蚊幼虫中午阳光曝晒4小时后,死亡率可达87.2%;对发生较严重的菌棒,采用撒石灰、阳光曝晒两种方法,防治效果更佳。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一定要躲开出菇期,以免影响菇体生长。
补充内容 (2014-11-5 17:19):
关于发菌期能不能用敌敌畏和甲醛,的确存在出菇期易出畸形菇的问题,但不是都是这样,我每次对棚进行消毒也是这样用,只是发菌后期要慎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