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首发】近几年来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兴产业,其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兴菌成业,业兴菌旺作为发展农业的朝阳产业,致富工程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正在实行的“小蘑菇新农村行动”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起源于福建、浙江等南方省份,并且在当地已形成产业气候。但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南方可持续利用的资源日渐枯竭,从1994年开始,我国提出“南菇北移”战略,食用菌产业逐渐普及山东、河北、河南等地。但要清醒地意识到,我国食用菌发展极不均衡,福建、浙江、山东、河南等发达省份优势明显。东北山区已有了相当的规模和特色,吉林省的蛟河、敦化、延吉、汪清等县市已形成了食用菌的产业带。但我国很多地区由于缺乏木屑、棉籽壳等栽培食用菌的主要原料发展速度缓慢,有的地区甚至还是一片空白。严重制约了食用菌产业的整体发展。这些地区技术力量差,基础条件落后,有的还相当贫穷。这种情况必须引起食用菌界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发展这些落后地区的食用菌产业,必须立足于当地的条件,在品种选择上应充足考虑气候、原材料、交通等同发达地区的差异。因地制宜地确定好主栽品种。如黑木耳、滑菇、香菇等品种,其主要栽培原料为硬杂木屑,有些山区原料充足,但多数地区严重匮乏,显然大力发展这几个品种难度颇大。但笔者经过多方考证,这些地区的农作物秸秆(如玉米秸秆、玉米芯)等原料充足,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些地区还交通发达,信息网络畅通,应更好的以草腐菌为突破口,以平菇、鸡腿菇、双孢菇等为主寻求产业的大发展。
农作物秸秆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我国拥有量居世界首位。农作物秸秆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每年秸秆产量6.5亿吨左右。其中,水稻、小麦、大豆、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秸秆约5.8亿吨,占秸秆总量的89%;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等油料作物秸秆占总量的8%,棉花、甘蔗秸秆占总量的3%。随着农业科技进步,农作物产量有了大幅度地提高,秸秆产量也有了大量增加。据粗略估计,目前我国直接用作生活燃料的部分秸秆约占总量的20%,用作肥料直接还田的部分秸秆约占总量的15%,用作工业原料的部分秸秆约占总量的2%,废弃或露天焚烧的部分秸秆约占总量的33%。由于传统的秸秆利用方式,如农村的生活燃料、牲畜饲料、堆沤肥等方式逐步被淘汰,新的科学利用方式和途径还没有建立起来,面对家庭小规模的耕地经营模式,面大量广的农作物秸秆一时难以完全集中利用一半以上的秸秆未得到合理利用。
由于秸秆利用的有效出路不畅,一些农民采取了最简单的处理方式——焚烧,并成为农民的习惯和方便的选择,结果是焚烧现象东禁西起,屡禁难止。尤其秋收时,狼烟四起,能见度降低,空气质量恶化,并引发了严重后果:一是秸秆焚烧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空气中悬浮颗粒增多,田间的动物、草丛中的昆虫,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有时导致城市内都弥漫着刺鼻的烟雾味道,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二是秸秆烟雾笼罩机场和高速公路,造成公路关闭、航班延误。三是因秸秆焚烧往往在四五级风天气,很容易引起“火烧连营”现象。四是一种更加严重的危害,就是对土壤的破坏。秸秆焚烧也入地三分,地表中的微生物被烧死,腐殖质、有机质被矿化,田间秸秆焚烧破坏了土壤生物系统平衡,加重土壤板结。另一方面是秸秆的随意堆弃,占用了土地,阻碍了交通,影响了环境卫生,成为火灾隐患。可见,秸秆废弃或焚烧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其带来的各种危害令人始料不及,改革传统落后秸秆利用方式誓在必行。
秸秆营养丰富,来源广泛、成本低廉,非常适用于多种食用菌的培养料。将秸秆粉碎,按一定比例配合,加入添加剂,经灭菌、接种生产鸡腿菇、平菇、金针菇、草菇、等。1 kg秸秆产l kg鲜食用菌,生物转化率达100%。研究表明,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氮素转化效率平均为20.9%左右,高于羊肉(6%)和牛肉(3.4%)的转化效率,是开发食用蛋白质资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秸秆生产菌,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食用菌是世界公认的一种营养、卫生、保健食品,其质地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我国大中城市食用菌消费热正在不断升温,受此拉动产品价格将持续上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食用菌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也极具竞争力。食用菌生产占用资金、场地不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极其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过去栽培食用菌主要以棉籽壳作原料,由于棉籽壳货源紧缺、价格昂贵,使得生产食用菌成本居高不下,产量也难有大的提高,影响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在,以秸秆为原料栽培食用菌的技术已经成熟,据测算,每公斤秸秆可生产鸡腿菇1公斤以上,市场上每公斤鸡腿菇价格在5元左以上,目前食用菌产业发展形势良好。随着秸秆栽培食用菌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必将带动农民增收
食用菌具有较强的纤维分解能力,在栽培食用菌后的废料中,粗纤维降解50%,木质素降解20%,而蛋白质含量由原来2%反而提高到6%--7%,脂肪也增加了1倍以上,而且易于粉碎,气味芳香,适口性好,提高了饲用效果。菌糠经生物处理可直接喂猪,牛、羊、鹅、兔等,也可按比例制成混合饲料。
用秸秆栽培食用菌,如此好项目没能充分推广发展,其根本在于多方面的制度设计不完善。
我认为源于几个方面:1.认识偏差:认为传统的食用菌栽培原料就是木屑和棉籽壳,秸秆是废弃物,而不是资源,因此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不够,突出的表现是各科研单位研发不够;2.设备研究滞后:技术集成不足:缺乏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适合于菇农分散经营的小型化、实用化技术缺乏;3.市场不成熟,很多消费者认为用秸秆栽培食用菌品质差,口感不好,我个人认为对香菇等来讲可能如此,但对多数食用菌未免偏激。
目前,很多秸秆栽培食用菌主要技术已经成熟,只是某些具体工艺方面尚有待完善。我认为,要真正把技术推广于应用,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在科技、经济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建立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产业发展长效机制。要理顺和完善相应的财税鼓励政策,投融资政策和价格政策,使所有技术都能享受同样待遇。调动菇农和企业的主动性。同时,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机制,解决秸秆栽培食用菌的通用技术和实用技术难题。然而,要达到这一步,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