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首发】 见过很多食用菌企业家,有的做的还相当优秀,仔细一问不禁让我吃惊,他们多数都是菇农一步一步发展成长为食用菌企业家的,其文化程度也不高,很少是大学毕业的。我陷入深思,菇农们是如何造就食用菌企业家的?他们有什么过人之处?
食用菌企业化经营,既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食用菌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必然结果。现在的问题是缺少“轴心”人物食用菌企业家。食用菌企业家主要来自菇农,一个菇农如何成长为一名食用菌企业家?食用菌企业家在菇农中占有多大的比重?他们经营能力的大小,以及经营水平的高低,不仅与食用菌企业化经营的速度和效果有直接关系,同时也标志着我们国家食用菌发展水平和发达速度。因此,笔者拟从我国菇农、食用菌生产实际出发,就食用菌企业家的有关理论认识问题做初步探讨。
一、造就食用菌企业家的理论基础
造就食用菌企业家,目前还是一件新鲜事,要想深刻理论它,需要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首先我们先看一下企业家的定论。纵观历史,国内外学术界对企业家理论有多种议论,他们的观点、提法虽不一致,但颇有启迪。
美国经济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不断在经济体系内部进行的,对原有的生产方式进行“创造性的破坏均衡,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促进经济大发展的人物”。这个观点很明确,核心是创新。英国剑桥学派创始人马歇尔认为,企业家“作为中间人”是产业这一车轮的“轴心”,他以自己的革新力,洞察力和组织力,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不均衡性,创造交易机会和创造效用,并承担风险,使企业高度组织化的人物。关于马歇尔的理论体系,还有许多解说和发挥:卡斯那认为,产品市场上产品销售的不可靠性,要素市场上购进要素的不可靠性,归根到底是指选择什么样的投入与产出组合的问题,这就是“作为中间商人的企业家形象”。奈特指出企业家机能的本质,就是处理不可靠性的能力问题。其中占有资本具有重要作用。彭罗斯提出“内在的企业家形象”与“外在的企业家形象”两结合观点,即企业内部的组织活动与适合市场环境行为结合在一起,以增强企业进一步扩张的内部压力。这些理论观点集中在一起,形成了马歇尔企业家理论系谱,在世界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虽然国内食用菌界有关食用菌企业家的理论研讨较少,而对食用菌企业家的培养和选拔却做了大量工作。全国各地已涌现出一大批食用菌企业家,其中许多人已经获得了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授予的优秀食用菌企业家称号,报刊杂志介绍了许多食用菌企业家的先进事迹,他们的创业历程和超人的思想品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现有的食用菌企业家理论,引起了国人关注。
食用菌理论来自实践,食用菌实践需要理论指导。我们认为食用菌企业家是食用菌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他凭借自身的知识,智能和胆略,以兴办食用菌企业为立足点,在市场竞争中不断优化食用菌各生产要素的组合,以食用菌企业资产增殖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经营目标,独立自主地在食用菌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环节开展创造性的经济运作,并承担经营风险。其独特功能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职能的集中代表
食用菌企业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经济组织,也是食用菌经济的微观基础,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从经济效益方面看,食用菌行业经济收入必须通过食用菌企业管理体现出来,而企业的经营目标要服从于食用菌行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从这个意义看,食用菌企业家在行使管理职能时,不能只从本企业出发,还要满足宏观需求,使宏观管理职能寓于企业职能之中,促进食用菌产业协调发展。
(二)不均衡过程的启动调节“装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食用菌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是相对的,不均衡是绝对的。不均衡反映于食用菌经济的间断性发展,也反映于食用菌企业之间的差异和优胜劣汰的生存竞争。食用菌企业家就是调节这种不均衡过程的有效“装置”,其天职就是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三)两权分离中的核心阶层
资产是食用菌企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现代食用菌企业资产的法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可分离性,正是通过各种形式得以广泛发展,特别是股份经济和股份合作经济的出现以及“公司法”的颁布,从法律上肯定了食用菌企业家公司经理、厂(场)长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从此食用菌企业家不再是无关紧要的人物了,一跃成为一个新核心阶层,驾驶着食用菌企业资产在商品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奔腾。
二、食用菌企业家的历史重任
(一)促进菇农转换传统的二元观念
菇农是指农民从事种菇行业的人员简称。食用菌生产是菇农的一种谋生手段,加之食用菌又具有适宜家庭经营的特点。在我国,由于食用菌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食用菌产品商品率低,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小而全的经营观念。我们把这种小而全的经营观念称为菇农传统的二元观念。二元观念的主要弊端是闭户锁身,苦于求生。在菇农中,户主或家长是二元观念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家庭及其食用菌经营中,一统天下,生产由他们安排,经营决策由他们确定,收入由他们支配。一句话“家长作风”。家长作风的优点是比较集权,有利于家庭的组织和稳定,而自以为是,独断专行,缺乏民主意识和平等精神,使家庭成员的的情感与潜能受着压抑,严重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
食用菌发展近十年来,菇农中有少数户主或家长,率先冲破传统的二元观念,把经营观念引入家庭,对家庭成员实行分工协作,推行经济核算和按劳分配,对工作出色者进行奖励,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商议家庭生活及发展经济的重要问题,在扩大经营规模和专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这仅仅是转变二元观念的开始。它的彻底转变,只参在食用菌企业化经营的推进中得到实现。
(二)把食用菌企业化经营由理论变为现实
食用菌企业化经营是食用菌经营方式现代化的一种选择。面对上千万菇农,做出这种选择的可行性在于生产规模、商品率和成本。一般而言,规模决定成本,决定商品率。规模大、成本低、商品率高;规模小、成本高、商品率低。现行菇农生产方式对扩大食用菌经营规模具有束缚力,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社则是扩大规模的有效方式。现在一批具有经营头脑的菇农,率先采用这些方式兴办食用菌专业公司、食用菌合作社等。开创了食用菌企业化经营的新局面,涌现出一批食用菌企业家。
三、食用菌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
食用菌产业的特点:生产时间长、劳动时间短,劳动时间穿插在生产过程之中;产品具有周期性或季节性。这些特点要求,从事食用菌生产,首先要遵循自然法则,但也不能拘泥于自然法则,应用经济法则调节或影响自然法则。所以,食用菌企业家的素质,应该具备两个要素。一个是智能要素,主要指:(1)观察力。对天时、地理、社会需求、生产对象的发展变化,能进行每锐观察。(2)记忆力。对观察的印象或结论,能在自己的大脑中贮存起来,日积月累,形成一个系统的信息库一数据库。(3)洞察力。以(1)和(2)为基础,把握方向,预测未来,确定经营方案,指导经营活动。另一个是非智能要素。主要指志向、受好与吃苦耐劳精神,志向是奋斗目标,“有志者事竟成”。受好是志向的力量源泉,而勤劳可使爱好和志向变为现实。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智能要素与非智能要素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一定的知识结构。食用菌企业家应具备“开”字型知识结构,或称纵横双交的知识结构。纵向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食用菌生产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有关管理与经营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两相并立,视为开字的两竖。横向知识也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与食用菌自然科学相关的前沿科学。第二个层次是社会、人文、历史及方法论的基本知识,前者视为开字的上横,后者视为下横,后者随着前者的发展而发展。
四、食用菌企业家的群体结构
食用菌生产结构决定着食用菌企业家的群体结构。食用菌企业家群体结构的形成,与食用菌企业化经营一样,既是一个奋斗目标,也需要一个过程。做为目标是指食用菌经营活动的专业化和经营行为的规范化;作为过程是指食用菌企业家群体的数量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低水平向高水平推进。从我国食用菌行业的实际出发,创建食用菌企业家群体结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长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菇农致富的实践证明,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走上致富的路子十分宽广,潜力很大。但从政策导向看,存在着重产品轻人才现象,致使有些食用菌产品的生产量大大增加了,但组织化程度很低,丰产不定丰收,丰收了也一定有经济效益,买难卖难的现象不时困扰着菇农。因此,食用菌企业家的专长结构,要体现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四大环节之中。
(二)年龄结构
按照一般规律,食用菌企业家的年龄结构也应该是老、中、青三结合。但从现有菇农的实际情况出发,现阶段应注重在中青年菇农中培养和选拔食用菌企业家。
(三)性别结构
新中国一直提倡男女平等,同工同酬,中国食用菌产业大军中有相当多的女性菇农,她们承受了更多的压力。绝大多数女性菇农在承担家务劳动的条件下,积极参加了食用菌生产劳动。但从总体上看,女性菇农还是比男性菇农相对偏少。她们的素质及其参与食用菌生产能力的大小,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注意培养女性食用菌企业家,具有现实意义,她们不仅能影响和带动全体农村妇女参与食用菌生产,发挥“半边天”的潜能,还能对农户家庭和农村社会的精神文明起促进作用。相应女性菇农更易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照。
五、如何培植食用菌企业家
如何培植食用菌企业家,首先要弄清楚食用菌企业家形成的内在动因。就现有的研究动态和成果看,大致有三个方面:(1)心理分析的趋向。其研究的代表人物是熊彼得。他认为企业家的动力在于个人成功,或者说个人成功的动力大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这与行为科学所论述的五阶层需求观点相一致;(2)人力资本的趋向。这方面的论述较多,其基本思想是企业家的能力来自教育和培训,特别是正规教育,不注重人的精神和智力素质;(3)社会性分析的趋向。这方面研究强调社会文化和宏观经济条件对企业家阶层形成的作用,强调企业家产生的集体性。这三种研究趋向,侧重点不同,各有一定的客观实在性。如果把上述三种趋向融为一体,将更符合客观实际。据此我们认为培植食用菌企业家有三条重要途径:
(一)开展专业教育,为食用菌企业家成长打好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许多国家,食用菌企业的主要经营人,必须接受大专以上的学历教育,取得身份证明才能就职。从我们食用菌产业的国情出发,应进一步改革食用菌专业教育中的录取和分配制度,面向农村,面向食用菌产业,使菇农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学校接受专业教育。毕业后再回农村从事食用菌产业,彻底解决教育和使用相脱节的现象。这方面关键在于调整好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首先要普及食用菌中等专业教育,为推进高等食用菌专业教育打好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食用菌职业培训教育,发现优秀人才
近几年来中菌协多次举办【菌类园艺工】资格培训,毕业后发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虽然业内人士褒贬不一,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食用菌职业培训教育是提高菇农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主要是通过食用菌推广体系来实施。在我国,对食用菌职业培训教育尚未制度化。一个未接受专业学历教育的菇农,要从事食用菌企业化经营,需要通过食用菌职业培训教育,掌握食用菌自然科学和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获取这些知识可通过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途径。
(三)改善社会环境,促进食用菌企业家阶层的形成
社会环境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素养、生活方式、基础设施、法规系统、产业结构等方面,核心是产业结构的转换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持续推进食用菌产业的升级和发展,让更多的农民进入食用菌产业大军来;2.切实搞好食用菌现代化建设,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武器食用菌产业;3.各级政府尤其是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科学引导、提供食用菌发展的优惠政策,改善食用菌生产的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组织工作,为食用菌商品经济发展提供方便;4.摒弃社会偏见,树立爱菇农、学菇农、务菇农的新风尚,使菇农中的优秀人才能留在食用菌产业中发挥作用;5.建立健全食用菌企业化经营的法规体系,确立兴办食用菌企业的法律程序;6.引导菇农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鼓励菇农扩大生产投资。
(四)树立食用菌企业家的光辉形象,带动食用菌企业家队伍不断壮大
目前,食用菌企业家虽然还是一个新提法和新问题,但实际上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食用菌企业家,或者是未被各级政府正式命名的食用菌企业家。注意对这些人的先进事迹进行总结、宣传和推广,将会大大促进食用菌企业家群体的形成和发展。参考文献略(作者MYB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