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首发】目前我国食用菌菌种出售单位上千家,生产菌药、菌用物品的厂家也达几百家之多,大量的菌需用品让谁消费掉了?笔者认为,菇农消费者是个最庞大也最软弱的消费群体,他们的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菇农消费维权工作也举步维艰。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菇农消费者识假能力不强。目前,食用菌市场假冒伪劣菌种、菌药、菌用物资充斥,而广大菇农消费者受自身文化素质的局限,对所购用品质量的优劣、真假分辨不清,使得假冒伪劣菌需物品在以菇农为主的农村食用菌市场得以泛滥。 菇农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在农村,许多菇农明知自己购买的菌需用品是假劣的,却因交通不便、花不起钱或金额小、嫌麻烦、怕耽误时间而不愿去维权部门检验取证。另外,不少菇农保护消费证据的意识不强,在购买菌需用品时很少索要有效证件等消费凭证,导致维权举证时有理难辩,吃“哑巴”亏。 不少菇农消费者虽然对自己所购菌需用品有疑虑,想鉴定,但因当地缺少质量鉴定技术力量及设备跟不上,也无法鉴定菌需用品的真伪优劣。若去外地鉴定,耗时费力不说,昂贵的鉴定费就足以令人望而却步。 地方保护主义作祟,菌政监管部门执法不力。一些不法经营者无视市场法则,违法违规经营,不少菌政监管部门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或只顾眼前、局部利益,公然或暗地里成为不法经营者的“保护神”,想方设法为这些人开脱罪责,市场监管、执法监督软弱无力,甚至形同虚设。 调解、执行协议难。侵权行为发生后,经常是销售者与菇农互相扯皮,上级单位与下属部门互相推诿,拒绝接受维权部门的调解。一些受到侵权的菇农费尽周折,好不容易得到责任方的赔偿许诺,事后责任人却常以种种借口拒不履行协议,而消协又无权采取强制措施,结果是工作做了不少,协议却执行不了。 上述这些问题不解决,广大菇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就难以得到保障。参考文献略(作者:myb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