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80|回复: 3

[分享][雚菌考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8-27 06:14:20 |显示全部楼层
  

陈士瑜1   陈启武2

 

(1 武汉大学  亚一菌文化工作室,湖北武汉  430072;2.长江大学  生命科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我国古代的医学、农学、食经和训诂学等古代文献中,都有关于“雚菌”的零星记载。但雚菌是何种菌类?雚菌之名由何而来?一直不为人所知,今人编纂的各种古汉语辞书和在注释古代文献时,皆付诸阙如。作者在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菌物学知识和野外考察,对雚菌的现代菌物名称进行了考订;同时还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论证了雚菌之名的初始含义。

 

一、文献梳理

“雚菌”之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雚菌,味咸,平。主心痛、温中,去长虫、白瘲、蛲虫,蛇螫毒,癥瘕诸虫。一名雚芦,生池泽。”[1]P107《本经》是托名神农氏作品,为我国本草学之权舆。后世学者根据目录学及《本经》所出地名,推断该书的形成当在秦汉统一之后,而裒为全书则当在东汉之际。南朝梁陶弘景对《本经》的整理厥功甚伟,在《本经》的基础上,将苞综魏、晋诸名医“附经为说”的《名医别录》(以下简称《别录》)进行整理,并增辑为《本草经集注》(以下简称《集注》),成为《本经》最早的注释本。在《别录》和《集注》中,有关雚菌产地、生态、采集时间及药用价值方面的内容均有增益,以下引文中楷体即魏、晋诸名家“附经为说”增益的文字:“雚菌,味咸、甘,平。微温,有小毒。主心痛、温中,去长虫、白瘲、蛲虫,蛇螫毒,癥瘕诸虫,疽蜗,去蚘虫、寸白,恶疮。一名雚芦。生东海池泽及渤海章武。八月采,阴干。”[2]P249-250364《本经》、《别录》和《集注》均早已亡佚,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主要是清代学者孙星衍、顾观光等以及近人尚志钧等的辑复本,有关内容大都从宋代官修《经史证类大观本草》(简称《大观本草》)和《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政和本草》)中辑出。图一“白文”为《本经》原文,“黑文”即《别录》增补内容(本文引用时分别用宋体和楷体加以区别)。《集注》中陶弘景注文为:“出北来,此亦无有,形状似菌。云鹳屎所化生,一名鹳菌。单末之,猪肉臛和食,可以遣蛔虫。”[3](10,草部下品之上)

以上是汉魏六朝时代本草著作中有关雚菌的记载,在唐代以后本草文献中复有增益:唐官修《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的注文不但指出陶注有误,还比较准确地描述了雚菌的生态和形态:“雚菌,今出渤海芦苇泽中,碱卤地自然有此菌耳,亦非是鹳屎所化生也。其菌色白轻虚,表里相似,与众菌不同。”[4]P272五代蜀韩保昇《蜀本草》则指出自然气候对雚菌消长的影响:“今出沧州,秋雨以时即有,天旱及霖即稀。日干者良。”[4]P272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以下简称《纲目》)提出异说:《政和本草》注雚音桓,《纲目》谓应读若桓,“雚当作萑,乃芦苇之属,此菌生于其下,故名也。若雚音观,乃鸟名,与萑芦无关。”故《纲目》亦称“萑菌”。[5]P1721-1722]

除本草著作外,其它文献中也有关于雚菌的记载。如汉元帝时黄门令(即宦官)史游著《急就篇》(又名《急就章》,唐颜师古注,收于《四部丛刊续编·经部》,商务印书馆缩印本,1936),是用韵语编成的蒙童识字课本,卷四中有“雷矢雚菌荩兔卢。”雷矢即雷丸Polyporus mylittae =Omphalia lapidescens,荩兔卢即兔丝子Cuscuta chinensis,这三者都是传统药物。唐颜师古注云:“雚菌,亦名雚芦。生东海池泽及渤海章武,此雚芦之地所生菌也。旧云是鹳矢所化,故其为药毒烈,而去腹中痼病焉。”颜的注文所据显然是《本经》和《别录》,又《尔雅·释草》(《四部丛刊·经部》,商务印书馆缩印本,1936)云:“淔灌,苬(或谓即“菌”异体字,引者注)芝。”《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训诂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末年(前4世纪末),此言是以“菌芝”训“淔灌”。故清钱大昕《答问七》说:“问:淔灌是何草?曰:李登(三国魏人)《声类》以淔灌与苬芝为一物。”对淔灌的训诂,后代的学者特别是清代学者有许多研究。如清郝懿行《尔雅义疏》(清咸丰六年[1856]刻本)说:“淔之言殖也,灌犹丛也。菌芝丛生而繁殖,因以为名。”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武汉市古籍书店影印本,1983年):“淔灌者,兹贯之借字。蕈菌滋蔓丛生,故以为名。”今人徐朝华《尔雅今注》亦从此说,皆以为淔灌之得名是由于菌类具有丛生的特性。孙星衍在《本经》复辑本中的按语中述提出:“《尔雅》云:‘淔灌,苬芝。’《文选》注,引作菌。《声类》云:‘淔灌,苬芝也。’疑即此灌菌。或一名淔,一名芝,未敢定之。”意谓灌菌即雚菌,或者又称之为菌芝。

综上所述,在我国古代,雚菌有雚芦、鹳菌、萑菌或灌菌等异名;雚菌多发生在秋季雨后,八月为盛产期,采后晒干入药;产地在东海,渤海章武和北来的池泽中;子实体白色,中空质地很轻,表里相同,形状明显地有别于其它菌类。且在前文所引《急就篇》这样一部通俗读物中也有雚菌,由此可知在汉代初年是一种很普通的菌类。但自晋代以后便已经逐渐不为人所知。如在唐代以后医籍中,除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和唐王焘《外台秘要》等少数方书偶见录有雚菌的医方外,宋以后的方书即未见有这方面的记载。虽然在明代以后《纲目》等本草著作仍保留着雚菌的条目,其实早已名存实亡。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大约与自魏、晋以后的名称混乱以及对雚菌一名的本义缺乏正确的理解有关。

主题

听众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8-27 09:34:10 |显示全部楼层
“雚菌”头回听说,顶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915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1-1 11:47:57 |显示全部楼层

肯定是好文章,当时文字太生涩,看不下去,为了文化,还是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937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1-25 23:06:01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是个什么菇呢?还没有考证出业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