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一篇综述文章 药用真菌--桦褐孔菌研究现状概述 作者:王怀凯 摘要
桦褐孔菌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应用前景广泛的药用真菌。尤其对各种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艾滋病有很好的疗效,引起各国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桦褐孔菌生长环境特殊,自然资源十分有限,人工栽培困难,应加大对桦褐孔菌的研究力度。本人对其分布、生长环境、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前景展望等方面做了综述。
关键词
桦褐孔菌 化学成分 药理研究
桦褐孔菌Fuscoporia obliqua (Pers:Fr.) Aoshima(国内商品名上,桦褐孔菌也被称为白桦茸)是一种珍稀的药用真菌,在国外,如俄罗斯、波兰、芬兰等,桦褐孔菌作为药物被广泛应用。16-17世纪以来,东欧、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广泛的利用这种真菌来防治各种疑难杂症,如各种消化器官癌病(胃癌、食道癌、肠癌、肝癌)、心脏病、白血病、糖尿病等,都显示出极好的效果。近期的实验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能够起到抑制艾滋病病毒(HIV-1)、抗辐射的作用。据报道,俄罗斯的Komsomlski制药公司生产的桦褐孔菌精粉对糖尿病的治愈率达93%。桦褐孔菌的神奇疗效,引起了国内外较多学者的关注,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就桦褐孔菌的研究作以下综述。
1 桦褐孔菌的分布状况及生长环境
桦褐孔菌主要分布在位于北半球北纬45-50o的地区,北美(北部),芬兰,波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Olynets,Baltics,中国的黑龙江和吉林长白山地区,以及日本北海道和Hokkaido。
桦褐孔菌是一种生长在寒带的木腐菌,主要寄生于白桦(Butula platylla Var.japonuca)、银桦、榆树、赤扬等树种的树皮下或活立木的树皮下或者是砍伐后树木的枯干上而形成的不育子实体(菌核)。
2 化学成分
何坚等人从桦褐孔菌子实体中纯化提取出一种新化合物,并且鉴定出该物质为桦褐孔菌素fuscoporine(如图A),呈黄褐色,分子式为C20H14O9,分子量为398。另外还分离出8种已知的化合物,分别为:羊毛甾醇、3β-羟基-羊毛甾醇-8,24-二烯-21-醛, 3β,21-二羟基 ?羊毛甾醇-8,24-二烯, 3β-羟基-羊毛甾醇-8,24-二烯-21-酸, 3β,22-二羟基 ?羊毛甾醇 -8,24-二烯, 麦角甾醇过氧化物和甘露醇。
Lovyagina等(1958)最早报道桦褐孔菌含有一种叶酸衍生物(Pteroiploglutamic),以及芳香物质:香草酸Aromaticvanillic 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和γ-hydroxybenzoic acid(γ-羟基苯甲酸);
Ludwiczalkt等(1961)和Wrzclono等(1962)报道分离得到桦褐孔菌inooidiol(含量高达35.5mg/100g)和多种氧化三萜类化合物;Kempska等(1962)报道多种羊毛甾醇型三萜类化合物,如3β-羟基-羊毛甾醇-8,24二烯,21醛、3β-二羟基-羊毛甾醇-8,24二烯,21酸;Piaskowski(1975)分离到类固醇Steroids和生物碱化合物;Kahlos等(1986)得到栓菌酸trametenoic acid;He J等从桦褐孔菌子实体中分离出三个新的羊毛甾烷三萜烯化合物。分别为25-甲氧基-21,22-环羊毛甾烷-8-烯-3β-21α-二醇、3β-22α-二羟基-8,23E-二烯-25过氧化羊毛甾烷、3β,22α,25-三羟基-8,22E-羊毛甾烷二烯。
最近Babitskaia V.G.等分离出桦褐孔菌的黑色素,并确认黑色素为儿茶酚 。
3 药理研究
3.1抗癌、抑制肿瘤作用
桦褐孔菌对多种中立细胞(如乳腺癌、胃癌、肺癌、耳下腺癌、直肠癌、霍金斯淋巴癌、唇癌、皮肤炎)有明显抑制作用。防止癌细胞转移、复发,增强免疫能力,可用于配合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化疗,增强病人的耐受性,减轻毒副作用。
Burczyk J等(1996)研究桦褐孔菌子实体水提物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S3)的细胞毒效性观察中发现,其水提物能减少癌细胞蛋白数量并降低有丝分裂指数;另外提高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数量,影响细胞的8/G期,从而干扰癌细胞的有丝分裂。桦褐孔菌提取液中的三萜,特别是桦褐孔菌醇对沃克256癌肉瘤和举噬细胞趋化因子-7人乳腺癌等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据Galasinski W等报道,由桦褐孔菌中分离的chagi组分对癌细胞蛋白质合成起抑制作用。李英秀等研究报告中指出,桦褐孔菌提取物在0.5~16.0μg/ml对胃癌MGC-803细胞株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并且显示出明显的量效关系。通过对胃癌MGC-803细胞株凋亡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检测中发现,桦褐孔菌提取物有诱导胃癌MGC-803细胞凋亡作用。此外,菌丝、菌核中的多糖有抑制细胞周期,调节酶cdc25和cdc2/cyclin B的作用。
3.2抗病毒作用
桦褐孔菌的提取物,尤其是热干的菌丝体具有强抵制巨细胞形成的活性,在35ng/ml可阻止HIV的感染,且毒性很低,能有效地激活淋巴细胞。此外,Ichimura T等研究认为,水溶性木质素样高分子衍生物对HIV-1蛋白酶具有抑制作用。抗病毒作用的主要成分是桦褐孔菌醇,如桦木醇、真菌甾醇和羽扇豆醇。
3.3抗氧化作用
Babitskaia V.G.等由桦褐孔菌子实体中提取的黑色素儿茶酚,具有抗氧化性和基因保护功能。Rasina LN发现桦褐孔菌子实体乙醇提取物对wistar小鼠90Sr的定位及体内导出有积极效果,能够是连续两个月受到0.025sGr/minγ射线照射的小鼠平均寿命延长,使血液中的脂类过氧化物,血清中的修复蛋白与正常小鼠的水平几乎一致。
3.4降血糖作用
桦褐孔菌的菌丝和菌核中的多糖有降血糖作用。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豆油降血糖的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是β-葡聚糖、杂多糖和蛋白质复合物。
4 桦褐孔菌的民间利用
在俄罗斯的olynet省,西伯利亚,Baltics和芬兰的民间,人们使用桦褐孔菌作为抗癌的药物。直到今天,一种被称为“befungin”的褐色液体仍在使用。桦褐孔菌已被制成一种茶煎剂、糖浆、“肥皂水”和烟雾剂。
茶剂是把菌体用刀切成小块,放在水中煮开几分钟,大约3cm2的菌体可制成2.5L的茶水,每天饮3杯(ca. one pint),可饮4天,饭前饮用,服用12周到12月。 “肥皂水”型中,是把菌放入火中烧直到发红像碳一样,然后把它放到热水中搅动直到散成小块,这种黑色的水有强的清洁和抗感染力,通常用来洗手、脚,或全身,或被妇女用来洗生殖器外部或月经期的外阴,或作为新生儿清洗仪式的水。
此外,桦褐孔菌能极大的缓解疼痛和病症,在俄罗斯人们把它当做一种滋补剂,血液清洁剂和疼的缓解剂。
5 前景展望
桦褐孔菌这种“神奇的真菌”,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是很有必要去研究、开发的。但是目前还面临很多问题,国外对桦褐孔菌的研究开发进行的比较深入,而我国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无论是在种质资源和形态分类学研究上(例如,桦褐孔菌所属科的研究尚有争议,有属锈革孔菌科与多孔菌科之说),还是化学组成和药理药化方面的研究仍然十分的薄弱,今后的研究工作是值得开展。野生资源的日益枯竭,目前人工栽培还鲜有报道,急需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制定人工栽培的技术方案,解决资源问题。桦褐孔菌液体深层发酵获得菌丝体已取得成功,进一步提高菌丝产量、质量及从中提取活性物质及其药理、毒理试验有待广大学者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坚,冯孝章. 桦褐孔菌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草药,2001 ,21⑴: 4~6. [2]邓叔群 中国的真菌 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3 [3]He J, Feng XZ, Lu Y,et al. Three new triterpenoids from Fuscoporia oblique[J]. J Asian Nat Prod Res. 2001,3(1):55~61. [4]Babitskaia V.G, Shcherba V.V. The nature of melanin pigments from some micro- and macromycetes[J]. Prikl Biokhim Mikrobiol, 2002,38⑶:286~291. [5]Burczyk J, Gawron A, Slotwinska M,et al . Antimitotic activity of aqueous extracts of Inonotus obliquus[J]. Boll Chim Farm, 1996, 135⑸:306~309. [6]Kahlos K, Kangas L, Hiltunen R, Antitumor activity of some compounds and fractions from an n-hexane extract of Inonotus obliquus [J]. Acta Pharmfenn, 1987, 96: 33-40 [7]Galasinski W, Chlabicz J, Paszkiewicz-Gadek A, et al. The substances of plant origin that inhibit protein biosynthesis[J]. Acta Pol Pharm,1996 ,53⑸:311~318. [8]Li Y X, Cui J C, Sun D Z et al. Effect of Extractions from Edible Fungus Inonotus obiquus(Fr.) on Anti-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Inducement of MGC-803 Cells of Gastric Cancer [J]. Journal of Fungal Research (菌物研究),2003,1(1):17-23. [9]Sakuma K, 1993. Aids virus multiplication inhibitor and method of culturing active ingredient thereof [P]. JP:93/159.946. 1993-07-07 [10] Ichimura T, Watanabe O, Maruyama S. Inhibition of HIV-1 protease by water-soluble lignin-like substance from an edible mushroom, Fuscoporia oblique[J].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1998,62⑶:575~577. [11] Kahlos K, Lesnau A, Lange W, Lindequist U, Prelininary tests of antiviral activity of two Inonotus obliquus strains [J]. Fitoterapia, 1996, 67(4): 345-347 [12] Rasina L.N. Effect of cryosubstance Chagi on deposition or isolation of 90Sr and on the effect of prolonged external exposure to gamma-radiation[J]. Radiats Biol Radioecol, 2002 ,42⑷:399~403. [13]Mizuno T,Zhuang C,Abe K,et al. Antiumor and hypoglycemic activitie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scleritia and myceliaof inonotus[J].Internationnal-Journal-of-Medicimal-Mushrooms, 1999, 1(4): 301-316
图A 桦褐孔菌素fuscoporine |